为什么共享单车倒闭
第一个因素是三家共享单车的创始人在创业之前都不是业内人士,
第二个因素是三家公司可以说都是盲目跟风创业,
第三个因素是三家公司都有借共享单车项目融资之嫌,
共享单车的入行门槛极低,只要有钱基本上都能入场来搏一搏。共享单车所需的技术是现有技术的一个整合,在现有技术上再加一个技术,就是一种新的共享单车创业模式,这些事人人都能做,而且很多人都去做了,因为进场想分食的模样相似,所以被清场出局的时候,凄惨的模样也大致一样。
第二家共享单车倒闭 共享经济还能火多久?
又有一家共享单车宣告倒闭,距离“悟空单车”倒闭仅过去8天。
其创始人巫盛华一句“再也不看好共享单车模式了”,或许道出了众多共享单车二三梯队公司目前的窘迫和无奈。对于共享单车行业来说,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关门原因竟然是这样的
6月21日,3Vbike通过公众号发布公告称:由于大量单车被盗,3Vbike共享单车从2017年6月21日起停运,没有退押金的用户,尽快申请退款。
第二家共享单车倒闭共享经济还能火多久?
相比刚刚倒闭的悟空单车硬撑了五个月,这次的3Vbike显然命运更为悲惨,仅上线4个月后便宣布倒闭,比第一家倒闭的共享单车品牌悟空单车的5个月运营时间还要短。
公开资料显示,3Vbike共享单车由北京华尧迪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其单车颜色以绿色为主。2017年2月26日,3Vbike在保定投放其首批共享单车,随后又在河北廊坊、秦皇岛、北戴河、福建莆田等地投放逾千辆单车。但此后,其共享单车大量丢失,某些地区丢损率甚至达到100%。3Vbike也在声明表示,其倒闭的原因是大量单车被盗。
共享单车损毁率100%
创业者应该反思什么?
3Vbike创始人巫盛华说,“如果不是多数车被偷的话,融不到资其实也是可以生存下去的。”
从悟空单车到3Vbike,仔细分析其中倒闭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类似的共同点。
其一,大部分单车找不回来了。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曾经表示,悟空单车投在重庆的1.2万辆单车90%都已经找不回来,而悟空单车进入市场只有六个半月,公司损失300多万人民币。而3Vbike也表示大量单车被盗最终停运。
其二,严重缺乏技术含量,有业内投资人表示,这两家公司都只是在单车上装了个锁,就说自己是共享单车。
其三,资金链断裂,找不到接盘侠。比如说,悟空单车曾经找过ofo想要其收购悟空单车,但是ofo方面拒绝了。3Vbike巫盛华早在2016年9月就准备进入共享单车领域,但一直融不到钱。
其四,是损耗率非常高,据了解,2017年2月26日,3Vbike首批共享单车在河北保定投放,上线仅运营四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3Vbike巫盛华表示,他不再看好共享单车,主要是损耗率十分严重,几千辆、几万辆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其五,就是创始人基本是跟风做共享单车。比如说,在推出3Vbike之前,巫盛华从未接触过自行车行业,在几乎没有行业积累的情况下,贸然入局。
从他们两家身上我们能看到,从当年的打车大战、直播大战背后,折射出大大小小的跟风创业者的影子。
面对很热的风口,越来越多的创始人看到风口容易跟风而上。对于小公司而言,共享单车行业面临残酷竞争,小公司资金不足,规模做不起来,后起的单车品牌成长空间并不大,类似悟空单车遭遇的企业还将出现。
据《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摩拜单车约占共享单车市场57%份额,ofo近30%,而小蓝、酷骑等公司构成了第二梯队,共占约14%市场份额。分析认为,风口上的“共享单车”市场逐渐成为摩拜、ofo两大巨头之争,小型共享单车企业正面临洗牌。
第二家共享单车倒闭共享经济还能火多久?
从未来趋势看,很多共享单车小玩家会去寻找大玩家收购,从目前来看,共享单车如果说找不到融资想让大玩家接盘也变难了,要知道单车的造车成本低,这些大家与其花钱买了这些规格不同的旧单车再换色,还不如直接造单车来的划算。所以说,共享单车的小玩家,如果缺乏资本输血,车辆供应与体量跟不上,没有核心价值与竞争力,被合并的价值都没有。
当前的共享单车行业是互联网创业者的热门领域,但在大热的没有门槛的风口背后往往有更多的隐形风险,共享单车看起来没有门槛人人可以做,但在这背后是,需要巨额资金与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及维护折旧成本、顶级供应链的掌控以及各种资源关系的掌控力。
共享单车市场是片蓝海,但其商业模式的成功还有待验证。如果盲目跟风,就容易把蓝海做成死海,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有能力追逐这个风口。就像单车被盗,所有企业都会遇到,素质提升也不是一日之功,企业在经营之初就该考虑到这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纵观3Vbike的失败,有环境的影响,也有资金的问题,正如创始人所说,最直接的原因是大量单车被盗,国民素质确实是成为共享单车发展的一大瓶颈。
共享经济的争论,还会在共享单车这个领域继续下去。最后用James McGregor在《十亿消费者》里面的一句话结束本文:中国人,永远在盯着下一个捞一把的机会。他们的脸上写满焦虑与对成功的渴望,相信有太多机会属于自己,这就是这个时代多数创业者的集体镜像。但正因为如此,创业者保持一种慢下来的理性、独立思考能力尤为重要。
首家共享单车倒闭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第一家倒闭的共享单车出现。2017年6月13日,悟空单车的运营方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悟空单车从6月份起退出共享单车市场。悟空单车于2017年年初在重庆开始运营,至今仅有短短5个月,创始人雷厚义在向外界解释为何退出市场是说道:我们拿不到顶级的供应链,摩拜、ofo都可以和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合作,但与悟空合作的都是小厂商,产品品质不是特别好,车子容易坏。雷厚义总结:“退出是因为打不赢了”。悟空单车项目失败后,雷厚义曾找过ofo希望可以被收购,但是ofo没意向收购。短短5个月的失败创业,也让雷厚义总结了几点经验教训:一,不要去追风口,追了也没用,小公司追不到。风口是等出来的。二,项目一定要能盈利。共享单车短时间内一定亏损,但你做一个项目,无论是拿投资也好,还是自己出钱,从模型上一定要跑得通,这很重要。三,你要有相应基因。比如做共享单车,你要有供应链的人加入,否则自己去搞,问题非常大。四,小公司还是适合小切口,形成独特价值。雷厚义说:你建了个碉堡,人家打不下来,才可能花钱并购你。人家如果打得下来,还并购你干吗?或者,这个行业发展迅速,老大老二势均力敌,你的选择成了决定性力量,这才有被收购的价值。就像我们做共享单车,搞到最后连被收购的价值都没有。我们也去找过ofo,希望被并购,但他们没意向。悟空单车的创业失败,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训和启发。失败乃成功之母,希望雷厚义能够早日创业成功!
共享单车为什么失败
共享单车的失败,本质上就是各个环节的商业效率太低。根据“商业本质洞察模型”,商业的本质就是创造价值和提升效率,判断一个项目或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是否有竞争力,只要看两点:一是它是否创造了商业价值,二是它是否提升了商业的效率。 共享单车满足了用户需求、创造了价值,但是它的商业效率太低,创造的价值低于其为创造价值付出的成本,因此不具备商业化的价值。【拓展资料】共享单车(自行车)企业通过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服务,完成交通行业最后一块“拼图”,带动居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热情。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产生协同效应。共享单车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共享经济。租金是共享单车企业的主要收入源,业内也仅有单车成本为300元左右的ofo宣布,已经找到了非常健康的现金管理方式,ofo联合创始人杨品杰表示,有希望在2018年实现全公司盈利。特点缺点:与网约车不同,自行车的运营受季节变化、天气状况等影响也比较大。至于遇上台风暴雨,则无论地处何方,共享单车出行的订单量,都会直线下降甚至归零,而平台还得面对更加高昂的车损折旧成本。与“有桩”的公共自行车相比,这种随时取用和停车的“无桩”理念给市民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小红车”和“小黄车”的“乱占道”现象更加普遍,城市空间的管理因而变得更加困难,这也就需要相应的管理规定出台。共享单车为啥余额难退,“酷骑单车”方面表示,若用户想退余额,该品牌客服将以“微信红包”的形式退费。退费时间是客服收到退费请求后的3个工作日以内,但特殊情况当天可退。至于能否在APP内明确余额退还路径,他认为,这需要综合行业和国家要求来处理。他们和市交管部门保持着积极联系,一旦政策出台,会按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