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医院规模
医院设有内、外、妇、儿等54个临床、医技科室,基础医学、临床及药剂等18个研究室;现有18个病区,开放病床575张,日均门急诊量3700余人次。医院内科力量雄厚,在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血液病,老年期痴呆、骨质疏松等老年病及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以及合并症,胃肠疾病与肝病、风湿疾病、肿瘤、肾病等有较好的疗效,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外科系统在治疗胆石症、肛肠病、周围血管病、泌尿系疾病、男性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骨科在骨科急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治疗显示了中西医结合优势特色;妇科在治疗月经病、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等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儿科在治疗小儿肾炎、小儿肺炎、小儿心肌病、小儿血液病等发挥明显优势;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非药物疗法在治疗中风、面瘫和各种痛症等方面疗效显著。医院拥有DSA、MRI、ECT等大型医疗设备,并设有急诊科、百级无菌间、血透室、介入中心、CCU、ICU等急危重症的医疗救治中心。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的历史回顾
西苑医院创建于1955年12月19日。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 采取了有效措施。1954年6月,毛主席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中央文委遵照党中央领导的指示,提出“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其中措施之一是“建立和办好中医研究院”。1954年11月23日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1955年12月19日中医研究院宣告正式成立。中医研究院设有内、外、妇、儿、针灸、中药四个研究所和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西苑医院)。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设内、外、妇、儿、针灸、口腔、眼、耳鼻喉、放射等科,设病床100张。附属医院主要为各研究所进行临床研究及配合教学服务。1963年3月中医研究院进行机构调整,把附属医院外科、针灸科的主要技术力量医疗设备及90张床位的装备调往广安门医院,将广安门医院的内科,妇科,儿科的部分技术人员调来附属医院,同时把附属医院改名为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和内科研究所。建院时卫生部和中医 研究院领导对于西苑医院的创建和人才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和极大的支持,1956年调入院的技术骨干有:南京的时逸人,西安的黄竹斋,长沙的徐季含、郑守谦、武汉的黄坚白、苏州的金昭文、葛云彬,上海的朱仁康、唐亮臣、丁伯玉等。1957年全国第一期中学西班毕业生施奠邦、唐由之、方药中、费开扬、付东藩等著名中医专家分配来院,1958年全国第一期西学中班毕业生吕维柏、陆天鑫、周霭祥、周建中、杨萍等高级中西医结合专家分配来院,1963年从广安门医院调来王文鼎、岳美中、赵锡武、赵心波、钱伯煊、朱颜、郭示魁,王伯岳、耿鉴庭等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为西苑医院医、科、教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