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小团博客

时间:2024-06-29 16:20:49编辑:小星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5课文翻译

  家人危在旦夕,你的心情会是如何,下面是我整理的新视野 大学英语 第三册第五单元的课文翻译,都是关于死亡与病痛,欢迎阅读!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5课文翻译【1】
  我从未见过克拉克夫人,但看过她的医疗记录和上一位值班医生交给我的报告后,我知道她今晚会去世。

  她屋里唯一的光线来自一台医疗设备,它闪着红光,似乎在发出警告。

  我站在那里,一股怪味刺激着我的鼻子,我想起了过去闻到过的腐烂的气味,我闭上了眼睛。

  我嘴里有一股从胃里返上来的酸味。

  我伸手去开灯。灯静静地照亮了整个病房,我走回病床边,用无动于衷的、医生的目光观察着病人。

  克拉克夫人已奄奄一息了。

  她一动不动地躺着:骨瘦如柴的身体使她的头显得特别大;皮肤呈暗黄色,松松地裹在嶙峋的、连毛毯也遮掩不住的骨骼上;她的右臂平伸在床边,被无情地用胶带固定在一块板上,以便能固定针头使液体滴入;左臂横放在深陷的胸部,胸口随着不均匀的呼吸一起一伏。

  我伸手去触摸她放在胸口的细长手指。

  冰凉冰凉的。我忙将手移到她的手腕,去感觉那微弱的脉搏。

  克拉克夫人将头稍稍转向我,微微地睁开眼。

  我俯过身去,勉强听见她微弱的声音:“水。”

  我从桌上拿起一杯水,用手指封着吸管的一端,滴了几滴凉凉的水到她的嘴里,以缓解她的干渴。

  她没有用力去吞咽,因为力气不够。

  “还要,”那干涩的声音说。

  于是我们又重复了一次。这次她终于咽了一些,并轻轻说了声:“谢谢,你。”

  她虚弱得没法交谈,因此没等她要求,我就开始做她所需要的。

  我像抱孩子似的把她抱起来,给她翻了个身。

  除了一件浅色的病号服,她什么也没穿。她又小又轻,像遭受了严重饥荒一样。

  我打开护肤霜的瓶盖,揩了一些在手心。

  为了不伤着她,我小心翼翼地把护肤霜擦在她发黄的皮肤上。她的皮肤松松地在骨头上滑动,背上每块骨头的轮廓都能清楚地摸到。

  当我把枕头放在她两腿之间时,发现它们也是冰凉的,直到把手移到她膝盖以上的部位,我才感受到血液供给生命的热度。

  而后,我挪了把椅子面朝她坐在床边,握住她那只没被固定的手,此时我又一次注意到她细长的手指。

  很优雅。一时间,我突然想知道她是否有家庭,接着我发现病房里没有花,没有孩子们画的彩虹和蝴蝶,也没有卡片。

  房间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她是一个被人爱着的人。

  她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平静地回答我说:“今天……我让……家里人……都……回家……不想……他们……看见……”

  她耗尽了最后的那点力气,再也说不下去了。但我已然明白她做了些什么。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所以什么也没说。

  她好像又看穿了我的心思:“你……留下……”

  时间似乎停滞了。

  在一片寂静中,我感觉自己的脉搏加快了,我听到自己的呼吸开始伴随着她那不均匀的呼吸一起一落。

  我们互相对视,不知怎么的,我们都意识到,这是两个生命间的一个特殊时刻。

  她那细长的手指很轻易地就拢住了我的手,我微笑着慢慢点了点头。

  无需任何语言,我从她发黄的眼睛中感受到了她对我的谢意,她慢慢闭上了眼睛。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又睁开了双眼,只是这一次目光里没有任何反应,只有空洞的凝视。

  没有一点先兆,她那细弱的呼吸停止了。很快,微弱的脉搏也消失了。

  一颗泪珠从她的左眼中流出,滑过脸颊,落在枕上。

  我开始轻声哭泣。

  对这位迅速走进又走出我生活的陌生人,我心间涌起了一股感情。

  她的痛苦结束了,可她的生命也结束了。

  我依然握着她的手,渐渐地,我意识到我并不害怕这种感情之战,意识到这实际是她赐予我的特殊荣幸,而且我还乐意再来一次。

  克拉克夫人没有让她的家人目睹这一幕他们或许无力面对的人生插曲,却与我分享了它。

  她不想让家人看着她死去,然而她也不愿孤独地离去。

  不应当有人孤独离去的,我很高兴能守候在她身边。

  两天后,我在报上读到了克拉克夫人的消息。

  原来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祖母、教会里的活跃分子、社区志愿者协会的领导人、音乐会钢琴演奏家、从教30余年的钢琴教师。

  是啊,她的手指是那样细长而优雅。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4课文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4课文翻译

   自由女神像

  19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艺术家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正在设计一个大项目,名为“自由照耀世界”。这是一座庆祝美国独立和美法联盟的纪念碑。

  与此同时,他爱上了一位他在加拿大认识的女子。他母亲不赞成自己的儿子和一个她没有见过的女子恋爱,然而巴托尔迪不为所动,和心中所爱于1876年结为伉俪。

  同年,巴托尔迪组装完雕像的右臂和火炬,并将它们陈列在费城。

  据说,他用了妻子的手臂为模本,但觉得她的脸太漂亮,不适合做雕像模本。

  他需要这样一个女人:面容沧桑却不失坚定,庄重多于美丽。

  他选择了自己的母亲。

  1886年,自由女神像在纽约湾北部落成。

  雕像综合了他母亲的脸和他妻子的身材,不过巴托尔迪称之为“我的女儿,自由之神”。

   芭比娃娃

  在现今销售的各式各样的芭比娃娃之前,原本部门只有一种芭比娃娃。

  实际上,她的名字叫芭芭拉。

  芭芭拉·汉德勒是马特尔玩具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艾略特和鲁思·汉德勒夫妇的女儿。

  鲁思是在见到女儿玩纸娃娃之后才想到做芭比娃娃的。

  芭比娃娃的三维模特是一个德国洋娃娃,一个哄成年人开心的礼物,被描绘成具有“风尘女子”的模样。

  马特尔公司将这个娃娃做了一番改造,变成了体面而地道的美国版本,尽管胸围有些夸张。它以当时10多岁的少女芭芭拉的名字命名。

  自从1959年面世,芭比娃娃就成了全球公认的“娃娃女王”。

  马特尔公司说,一般的美国女孩拥有10个芭比娃娃,全球每秒钟就有两个芭比娃娃售出。

  如今芭芭拉已有60多岁了,她拒绝接受采访,但据说她非常喜欢芭比娃娃。她可能是当今世上最的不为人知的人物了。

  1961年,芭比娃娃的男朋友面世,按芭芭拉的弟弟肯的名字命名。

  真正的肯于1994年去世。他对令自己全家名扬天下的娃娃极为厌恶。

  他在1993年说:“我可不想让我的孩子玩这洋娃娃。”

   《美国哥特人》

  1930年,格兰特·伍德因其画作《美国哥特人》一举成名。此画体现了美国农民庄严的自豪,常常被人复制。

  画面展示了一位神色严肃的男子和一位女子站立在农舍之前。

  伍德深受中世纪艺术家的影响,他的灵感来自于一所古老农舍的哥特式窗户,但最令世界注目的是画中人物的脸。

  伍德喜欢画他熟悉的脸。

  为画神色严肃的农夫,他选择了他那表情木讷的牙医,

  至于站在他身边的农妇,他选择了自己的姐姐南。

  他把模特的脖子稍稍画长了一些,但无疑能看出谁是画像的原型。

  南后来说道,《美国哥特人》带给她的名誉使她摆脱了一种非常乏味的生活。

   野牛镍币

  今天,美国的硬币都用来纪念美国政府的杰出人物,其中大部分是的前总统。

  但1913至1938年间发行的野牛镍币,却是为了纪念由美国拓居引起的两起相互关联的悲剧──野牛群的灭绝和美洲印第安人的毁灭。

  此前一直是白人被用作美国镍币上的模特,而的艺术家詹姆斯·厄尔·弗雷泽却反传统而行之,起用了三名真正的美洲印第安人作为自己创作的原型。

  由于大草原上不再有野牛漫步,弗雷泽为了镍币另一面上的野牛,只好到纽约中央公园的动物园里素描一只老野牛。

  两年后,即1915年,此牛以100美元的价格售出,然后被宰杀取肉、剥皮,牛角制成了墙上的装饰品。

   山姆大叔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14岁的山姆·威尔逊离家出走,加入父亲和哥哥们的行列,为美国殖民地独立于英国而战。

  23岁时,他开始从事肉类加工业,并因为人诚实、工作勤奋而赢得声誉。

  此后在1812年的战争中,威尔逊获得了一个职位,为美国军队检验肉食。他的合伙人和美国政府签订了一份合同,给军队提供肉食。

  送到军队的肉桶上面都印有EA-US标志,EA代表公司名,US代表原产国。

  传说有一回,有个政府官员来参观加工厂,问及这些字母的含义,一个想象力丰富的雇员告诉他,“US”是“山姆大叔”威尔逊的缩写。

  很快,士兵们都说所有的军需品都来自“山姆大叔”。

  战后,政治漫画里开始出现一个名叫“山姆大叔”的人物。他的原型是一个早期漫画人物,名叫乔纳森大哥,此人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非常出名。

  很快,山姆大叔就取代了乔纳森大哥,成了美国人欢迎的象征。

  最令人难忘的山姆大叔的画像是由画家詹姆斯·蒙哥马利·弗拉格创作的,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画的很多的征兵招贴画上。

  山姆大叔的形象是:高个子,白头发,下巴上有一小撮白胡子,身着深蓝色外套,头戴一顶高帽,上有星星点缀。这模样其实就是弗拉格的自画像。

  +++++++++++++++++++++++++++++++++++++++++++++++++++++++++

  二十五六岁时,玛丽·恩格尔布赖特是一个天分很高、却在苦苦求索的画家。她从家乡圣路易斯飞到纽约,希望找一份为儿童书籍画插图的工作──这是她一生追求的目标。

  所以,当她去过的出版社都拒绝了她时,她非常失望。

  其中一家出版社甚至建议,她的画也许更适合于贺卡。

  “我被击垮了,凉”恩格尔布赖特承认。

  与自己所期望的相比,贺卡似乎太低微了。可是那个建议她却记在心上,而且决定试一试。

  这一试永远改变了她的人生。

  如今,玛丽·恩格尔布赖特每年卖出的贺卡达1,400万张,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她那流行的设计出现在2,000多种产品上,其中包括书本、日历、厨房用品中。

  她办了一家零售公司,在9个城市拥有分店(另有16家商店正在筹划),有25,000名零售商销售她的产品,

  年均零售额在1亿美元左右──所有这些都是那次令人失望而命中注定的纽约之旅的结果。

  也许以下设计并不少见:在恩格尔布赖特的一张构思大胆的贺卡中,一个女孩穿着工装裤,赤着的双脚搭在一张桌子上,身后的窗外是一片农田。

  贺卡上自豪地写着:“我们不在乎他们在纽约如何做。”

  一旦你熟悉了恩格尔布赖特的独特风格,在20步开外你也能认出她的贺卡:色彩艳丽、趣味盎然、充满怀旧气息。

  她的贺卡边缘通常有精巧的图饰,常重复使用这样一些形象,如桃心、花、桃子或茶壶等。

  卡片上最常见的是安·埃丝特尔,她有一头短短的直发,戴着一副大眼镜和一顶帽子,言语尖刻。

  安·埃丝特尔(名从玛丽的外祖母)实际上是玛丽人生观的体现。

  恩格尔布赖特乐观、质朴、幽默,十分可爱。

  “我觉得这个世界应该再多一些可爱的东西,”她解释道。

  实际上,可爱是她的重要标志。

  她的名片曾在显著的位置印有一幅安·埃丝特尔的画像:嘴里叼着雪茄,手里端着酒杯,还有一行字:“恩格尔布赖特是我的名字,可爱是我的招牌。”

  她补充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身边有点传统的东西能帮人们应付现代生活的挑战,这不失为一件好事。

  犹如令人愉悦的食物一样,

  这是舒心的艺术。”

  传统艺术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一向是恩格尔布赖特生活的核心。

  恩格尔布赖特1952年6月5日生于圣路易斯,是三姐妹中的老大,她几乎刚学会拿铅笔就开始画画。

  她最早的记忆之一是4岁时描绘父母身着盛装外出赴晚宴。

  “我印象太深,所以非画不可,”她说。

  但是,给她印象最深的,还是母亲读给她听的儿童书里的插图。

  诸如杰西·威尔科克斯·史密斯和约翰尼·格鲁埃尔这样的艺术家对她早期绘画有非常大的影响。前者是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插图画家,后者是“蓬发安”的创作者。

  上中学时,恩格尔布赖特将几十张手绘的贺卡以每张25美分的价格卖给当地的一家商店,这是她第一次涉足艺术和商业领域。

  她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做一名英语老师,也不想费心思读大学,因为“我已准备好投身于艺术家的生活。”

  在一家艺术用品商店工作时,“我遇到了一些受雇的艺术家,并意识到这样做也能谋生。”

  后来,她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师,这工作“教给了我艺术生意经”。

  1975年,恩格尔布赖特认识了社会工作者菲尔·德拉诺,两年后二人结为伉俪。

  德拉诺成了妻子最有力的支持者。

  “即使我们身无分文,他也从未说过,‘去找个工作吧,’”她说,

  “对于他的支持,我无法表达我的感激。”

  那次倒霉的纽约之行后,恩格尔布赖特把她的画样寄给了两家贺卡公司。

  其中一家买下了她的三张原创画作,而在另一家,她偶尔兼兼职,画了大量的鲸鱼、龙、城堡和神话中的动物。

  而后,1980年儿子的诞生给她的作品增加了新的成分。

  “忽然间,我觉得日常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了,”她说。

  孩子、宠物甚至“善良的老妈妈”都开始出现在她的贺卡上。

  她的作品成了“日常生活的画卷,人人熟悉的事物”。

  1983年,怀孕8个月的恩格尔布赖特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

  在两年的时间里,她的公司生产了近百种不同的贺卡,年销售量达百万张。

  1986年,她将贺卡的版权授予黎明出版公司,这使她能够将精力放在其他项目上,其中包括她那本订户多达55万人的家庭装潢杂志。现在,黎明出版公司负责贺卡的生产与经销。

  尽管获得了成功,恩格尔布赖特依然脚踏实地。

  她仍住在离自己成长的地方16公里远的地方,依然拥有很多学生时代的旧友。她还从一栋大房子搬到一栋小房子中居住,她解释说,那是因为他们一家利用不了老房子里的所有空间。

  她多半在夜里,在自己家的画室里作画。

  由于恩格尔布赖特的工作在多方面获得成功,最终她为一本儿童书绘制插图的梦想实现也就顺理成章了。1993年,她为一本儿童书画了插图,而且目睹它成为一本畅销书。

  与此同时,她还惊讶地发现:“这很有趣,但说来也怪,我还是最喜欢做贺卡。”


上一篇:绚烂舞踏祭

下一篇:安徽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