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最经典唱段
京剧经典唱段列举如下:1、杨宝森的《文昭关》二黄慢板及原板。该唱段唱腔流畅舒展、浓郁圆润、苍凉悲切,没邪音、没怪味。行腔既有力度,又饱满充沛,虽高音稍嫌欠缺,但中、低音音质浑厚宽展,音量充足。对于长拖腔,杨先生行腔连绵自然,不赶不拖、抑扬顿挫、连贯均匀、自然圆活。对于后面的快原板,杨先生唱得更是流畅舒展、自如自然、以字行腔、妙腔不断、嗽音巧施、疾如风雨、一气呵成,令人叫绝。总之,杨先生这段唱不以高、奇见长,而以韵味见长,堪称京剧老生唱段之经典。2、马连良的《借东风》二黄导板、原板。该唱段是京剧马派代表唱段之一,也是戏迷非常爱听的京剧唱段之一。个人总结,马先生这段唱的特点为:宽亮飘逸、舒展大气、韵味悠长、神完气足,很具有马派特色,很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诱惑力,也很好的展现了诸葛亮满腹韬略、仙骨道风、镇定自信的非凡气质。3、马连良的《甘露寺》选段: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该唱段是马派经典唱段之一,虽然不长,但艺术感染力颇高,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京剧唱段之一。个人总结,该唱段的特点:一是俏,二是洒脱,真正体现了京剧的唱就是说的特点。演唱亦庄亦谐、亦说亦唱、连贯流畅、层层递进、步步加码、一气呵成,颇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4、谭福英的《桑园寄子》:叹兄弟遭不幸一旦丧命。该唱段是主人公邓伯道悲叹弟弟早亡,自己携带子侄一路逃亡,来到弟弟坟前凄惨哭诉的一段唱。该唱段,谭富英先生唱得悲凉高亢、如泣如诉、圆润脆亮,神完气足,颇具谭派特色,极富艺术感染力,是京剧新谭派代表作之一。
[create_time]2022-09-24 00:20:28[/create_time]2022-10-07 15:29: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休闲娱乐放松一下[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4a51e80.Dw1Ei1GLlahMv-U96MfoYg.jpg?time=2424&tieba_portrait_time=2424[avatar]超过2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98[view_count]京剧老生名家经典唱段有哪些?
京剧老生名家经典唱段有《文昭关》、《借东风》、《甘露寺》。1、《文昭关》:杨宝森的《文昭关》二黄慢板及原板。该唱段唱腔流畅舒展、浓郁圆润、苍凉悲切,没邪音、没怪味。行腔既有力度,又饱满充沛,虽高音稍嫌欠缺,但中、低音音质浑厚宽展,音量充足。对于长拖腔,杨先生行腔连绵自然,不赶不拖、抑扬顿挫、连贯均匀、自然圆活。对于后面的快原板,杨先生唱得更是流畅舒展、自如自然、以字行腔、妙腔不断、嗽音巧施、疾如风雨、一气呵成,令人叫绝。总之,杨先生这段唱不以高、奇见长,而以韵味见长,堪称京剧老生唱段之经典。2、《借东风》:马连良的《借东风》二黄导板、原板。该唱段是京剧马派代表唱段之一,也是戏迷非常爱听的京剧唱段之一。个人总结,这段唱的特点为宽亮飘逸、舒展大气、韵味悠长、神完气足,很具有马派特色,很具有艺术感染力。3、《甘露寺》:《甘露寺》该唱段是马派经典唱段之一,虽然不长,但艺术感染力颇高,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京剧唱段之一。该唱段的特点一是俏,二是洒脱,真正体现了京剧的唱就是说的特点。《甘露寺》的唱段内容《甘露寺》故事说的是刘备按诸葛亮的安排,将计就计,到东吴招亲,吴国太在甘露寺相亲,将孙尚香许配刘备。刘备过江之后,吴国太设宴在甘露寺面相刘备,旁有孙权和贾化暗中作梗,幸得国老乔玄从中周旋,为刘备说好话,使得国太进孙尚香配与刘备。《甘露寺》本出戏的高潮部分在于乔玄的大段唱功,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的演出堪称经典,至今尚无人超越。其中的唱段“劝千岁杀字休出口”成为名段,至今广为流传。
[create_time]2022-04-08 11:09:51[/create_time]2022-04-02 18:21: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小新科普生活[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59b033b5bb5c9ea225c2680c539b6003af3b321?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专注解答生活领域的问题[slogan]专注解答生活领域的问题[intro]3551[view_count]艺术家马增寿去世是了?
艺术家马增寿去世。北京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马增寿先生于1月31日在家中辞世,享年77岁。根据马增寿先生遗愿和家属意见,遗体告别仪式于昨日在西城区小寺街回族殡葬处举行。马增寿是国家一级男演员,工丑。1940年8月15日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师承叶盛章先生、慈少泉先生、李四广先生、张春华先生,后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郭元祥先生为师。先后在荀慧生京剧团、实验京剧团、北京京剧院工作。代表剧目有《杜鹃山》、《法门寺》等。为了传承丑角表演艺术,2014年1月19日,在长安大戏院举办了马增寿收徒仪式和马增寿丑角收徒专场折子戏演出。孙震、赵世康、梁军委、李丹、赵阳五位青年京剧演员正式拜师,几位徒弟上演了《春草闯堂》、《打瓜园》、《打扛子》、《乌盆记》四出折子戏,受到在场观众的好评。而马增寿表演的《拾玉镯》、《打渔杀家》折子戏,把整场演出推向高潮。电视剧《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与马增寿合作多次,他称拍电视剧时特别喜欢跟丑角演员合作,“我觉得丑角行当最能体现中国戏曲的传统美学,他们的表演接近生活,不用去装。”六小灵童发文表示哀悼,在我等级去香港参加少儿活动之前,惊悉马增寿先生在家里辞世,1998年有幸有缘在《西游记》续集中与他合作,其饰演水德星君,马老的去世去中国京剧丑角艺术上的一大损失,向家属表示诚挚的哀悼,希望马老一路走好!
[create_time]2017-02-03 12:54:46[/create_time]2017-02-18 12:53:3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爱演戏的男孩[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5499726.akMQnkJN1qb6NxBbCycg6A.jpg?time=3491&tieba_portrait_time=3491[avatar]TA获得超过5.9万个赞[slogan]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intro]474[view_count]京剧演员张君秋有几个子女
十二位子女。儿子:学津、学海、学济、学浩、学治、学江、学沄。女儿:学敏、学玲、学华、学采、学璁。其中最著名的是其子张学津先生张学津,男,1941年生,北京市人,京剧大师张君秋之子,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任北京市政协第四届,七届,八届委员。全国政协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个人简介:张君秋(1920年10月14日-1997年5月27日),出生于北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张派创始人,原名滕家鸣,字玉隐,祖籍江苏丹徒。他自幼家贫,父滕联芳,随母张秀琴在各地客串演出,后经李多奎介绍,14岁拜李凌枫为师,专攻青衣。主要剧目有《祭江》。张君秋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90年被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和纽约美华艺术协会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和林肯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create_time]2021-07-30 18:47:59[/create_time]2017-02-17 09:02: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8[alue_good]休闲娱乐爱好者[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0afc592.kYZc_x3zE8qQz9fufUXwVg.jpg?time=9604&tieba_portrait_time=9604[avatar]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766[view_count]张君秋的子女中有几人唱京剧
张君秋一代京剧大师!一生有12个子女。儿子:学津、学海、学济、学浩、学治、学江、学沄。
女儿:学敏、学玲、学华、学采、学璁。其中最著名的是其子张学津先生张学津,男,1941年生,北京市人,京剧大师张君秋之子,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任北京市政协第四届,七届,八届委员。全国政协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摘要】
张君秋的子女中有几人唱京剧【提问】
张君秋一代京剧大师!一生有12个子女。儿子:学津、学海、学济、学浩、学治、学江、学沄。
女儿:学敏、学玲、学华、学采、学璁。其中最著名的是其子张学津先生张学津,男,1941年生,北京市人,京剧大师张君秋之子,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任北京市政协第四届,七届,八届委员。全国政协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回答】
而选择京剧行当的主要有张学津、张学海、张学敏这几位都在京剧上有很深的造诣,也都是很优秀的。
而像其子张学浩也从事了京剧行当,并且最初学武生后来改学的张派青衣。
其实张学浩的张派艺术还不如他的妻子董翠娜老师,而像梅葆玖称赞张学浩很有他父亲张君秋的风范这句话是从哪说起。
只能说张学浩和张学玲这两位确实是沾了父亲张君秋的光。【回答】
[create_time]2022-04-17 08:43:42[/create_time]2022-05-02 08:27: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笑嬷嬷[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199565287,2360831749&fm=3012&app=3012&autime=1688010973&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53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3[view_count]
楚楚是谁的女儿?
《御赐小仵作》中楚楚的真实身份是云易和许氏的女儿,还是个棺材子。云易是陈樱手下的得力干将,当年陈樱一党被污蔑为叛党,被宦官秦栾派兵围剿,而怀着身孕的许氏则去投靠自己的哥哥许如归,不幸被推倒身亡,楚楚是在母亲死后被当时收尸的仵作救出来的,后在仵作楚家长大成人。
楚楚简介
来自西南山区仵作世家之女,为实现当仵作的梦想独自来长安闯荡,参加仵作考试,她心思细腻,善于观察,和安郡王萧瑾瑜不打不相识,之后两人之间的感情有进一步的发展,在皇帝的认可下两人成婚。
饰演者苏晓彤简介
苏晓彤,1998年11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2013年,苏晓彤因拍摄战争剧《四十九日·祭》而正式踏入演艺圈。2015年,出演年代剧《少帅》中的少年张首芳。2016年,凭借犯罪悬疑电影《黑处有什么》中的曲靖一角获得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提名。2017年5月,获得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2019年,与张新成、周雨彤合作主演古装悬疑剧《大宋少年志》。2021年,主演的古装悬疑剧《御赐小仵作》播出。
[create_time]2022-12-13 02:23:30[/create_time]2022-12-20 19:23: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朝华未央0iQ[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a53f0b8.7vQEacoK8dgwX4BVwjShqw.jpg?time=9252&tieba_portrait_time=9252[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5[view_count]
楚楚是谁的女儿,她的父母是谁?
《御赐小仵作》中楚楚的真实身份是云易和许氏的女儿,还是个棺材子。云易是陈樱手下的得力干将,当年陈樱一党被污蔑为叛党,被宦官秦栾派兵围剿,而怀着身孕的许氏则去投靠自己的哥哥许如归,不幸被推倒身亡,楚楚是在母亲死后被当时收尸的仵作救出来的,后在仵作楚家长大成人。
楚楚简介
来自西南山区仵作世家之女,为实现当仵作的梦想独自来长安闯荡,参加仵作考试,她心思细腻,善于观察,和安郡王萧瑾瑜不打不相识,之后两人之间的感情有进一步的发展,在皇帝的认可下两人成婚。
饰演者苏晓彤简介
苏晓彤,1998年11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2013年,苏晓彤因拍摄战争剧《四十九日·祭》而正式踏入演艺圈。2015年,出演年代剧《少帅》中的少年张首芳。2016年,凭借犯罪悬疑电影《黑处有什么》中的曲靖一角获得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提名。2017年5月,获得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2019年,与张新成、周雨彤合作主演古装悬疑剧《大宋少年志》。2021年,主演的古装悬疑剧《御赐小仵作》播出。
[create_time]2022-12-10 03:43:43[/create_time]2022-12-10 16:25:3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朝华未央0iQ[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a53f0b8.7vQEacoK8dgwX4BVwjShqw.jpg?time=9252&tieba_portrait_time=9252[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0[view_count]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是什么?
京剧被分为活、旦、净、丑四类,但每一类又包括若干小类,所以它实际上包括了汉剧的全部十个类别。不仅包括,而且更详细。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生行,但他的主要职业是末行,而不是生行。随着京剧的发展,生成为主要职业。京剧是在徽、汉两大剧种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梆子等各种地方曲调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它的特点是以二黄和西皮为主要声部,其演奏曲牌主要来自昆曲。它的原句分为十句。生、旦、净、末、丑、副、武、杂、柳,逐渐合并为现在的生、旦、净、丑四行。它的各个行当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上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其表演艺术注重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舞台表演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其主要特点可细分为唱腔、乐器、面具、角色、舞台、服装六个方面的特点,这里按主旨建设就不赘述了。京剧,又称京剧,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京剧有200年的历史,是北京最大的戏曲形式。它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和秦腔的优点和特长形成的。1790年(清乾隆55年),徽剧开始在北京演出。第一个进入北京的徽剧剧团是来自安徽的著名的三庆剧团,随后是四喜剧团、和春剧团和春台剧团,被称为 "四大徽剧"(四大徽剧团从扬州来到北京)。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create_time]2022-01-31 10:30:52[/create_time]2022-02-12 20:11:36[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0[alue_good]期凡友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004a214.SPNEFIaQe7xdE1o7PJN0tg.jpg?time=7254&tieba_portrait_time=7254[avatar]TA获得超过77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80[view_count]简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非要追溯京剧的历史的话,那可以远了去了。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已经开始在艰难的捕猎生活中唱歌跳舞来表示自己的欢乐。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开始有了以乐舞作为工作的专业艺人,那个时候他们被称为“优伶”,听起来和“幽灵”两个字一样,不过人家可是正儿八经地活着的。元朝的杂剧开始兴盛,中国的戏剧艺术也在这个时候走向了成熟,开始有了专业化的分工,慢慢成为了一个正式的行业。到了明朝,因为大家的生活开始过得好起来了,愿意花钱去享受娱乐了,戏曲演出也成为了普通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形式,逢年过节的时候看个戏,到现在还在一些地方流行着。这个时候,在江苏昆山一代形成了一种戏剧腔调,叫做昆山腔,这种腔调流传很广,它后来也有了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名字——“昆曲”。
明清两个朝代,因为政策的关系,徽州的商帮赚得盆满钵满。赚了钱嘛,自然要好好享受一番。在满足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需要之后,徽商们就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了。
以前没钱的时候,跟着大家一起吹着风看唱戏,还得迁就戏班子的时间和地点,各种不方便真是谁看谁知道。现在咱们有钱了,必须得想看就看啊!
然而那个时候可不是现代,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加不要说带到哪看到哪的手机了,那怎么办?环境不好,我们转室内或者搭棚子啊。时间不对地点不好,我们就干脆自己家里养个戏班子啊!
于是江南江北一代的文人士大夫和富家豪门都开始畜养家庭戏班,这些唱给徽州商人听的戏剧班子,就被外人叫做“徽班”。
时间去到了1790年,那一年,乾隆皇帝八十岁了。普通人家的老人家八十岁都得郑重其事地办个寿宴,何况是皇帝老人家呢。这个事情当时作为一个大事,就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啊。
在扬州有个盐商,叫做江鹤亭,他其实也是徽州人,自然也知道家庭戏班这个事情,搞不好他自己家里就有。商人的敏感神经告诉他,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在著名的戏剧圣地安庆组织了一个叫做“三庆班”的徽州戏班,准备到京城给乾隆皇帝祝寿去了。
当然,作为一个名不经传的普通戏班子,想要进到皇宫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不要紧,这戏班能够进到北京城,就是一个不小的成功了。当时的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个地方的戏剧都云集在这里。在这里演出,要是被什么达官贵人看中了,那就飞黄腾达了。退一步说,就算是演给平民百姓看,赚钱不说,还能提升知名度,也亏不到哪里去。
三庆班在京城获得成功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老家,很多人听了就想,这徽戏可是我们这里的特产,要不我们也去帝都创业试试看?于是,又有一些徽班到了北京城,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它们三个和三庆班被人称为“四大徽班”,这就是四大徽班进京的故事。
后来,又有一些湖北汉剧的艺人来到了北京,进入了徽班里面参加演出。这些艺人也将自己的老本行里面的很多元素带到了徽剧里面,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
在北京城里面表演的徽班,偶尔无聊了自己也会出去娱乐一下,其中最常做的就是看别人表演。慢慢的,这些戏剧班子就学习了不少其它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他们后来开发了一种新的剧种,这就是后来的京剧。
北京城里面的人越来越多,看戏的人也自然与日俱增,在好几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到了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也开始走向了成熟。后来有位叫做沈蓉圃的画师创作了一副《同光名伶十三绝传》工笔画,里面的人物分别是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他们也因此被称为“同光十三绝”。
京剧的主要题材是历史故事,不少人物都是真实历史上存在过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生,是男子;旦,是女子;净,是那些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丑,是那些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又叫做小丑、小花脸。因为角色的作用不同,所以每个行当的服装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让台下的观众一下子就能够知道这个角色大概是个什么人,京剧的脸谱化也是一个特点,所谓唱红脸唱白脸,说的就是不同的人物性格。
京剧演变成一种专业的表演形式,对演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一个好的京剧演员,唱、念、做、打这几种功夫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还要会做动作。而台下还得有不少的乐师,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锣、鼓、板等打击乐器来伴奏。
在民国时期,京剧渐渐登上了顶峰,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其中最出名的自然就是梅兰芳先生了。他的表演让不少外国人都争相观看,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京剧慢慢成为了我们国家的国粹。它不仅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就算在世界大舞台上,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愿这个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能够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继续为我们带来审美享受。
[create_time]2017-03-16 20:34:03[/create_time]2017-03-31 20:32:0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6[alue_good]牛牛的天空下[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21bc788.ZNSX9SjbDl2fAQoGcroRvQ.jpg?time=4409&tieba_portrait_time=4409[avatar]TA获得超过2.8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59[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