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朱祁镇结局
大明风华朱祁镇结局成全徐滨孙若微。在《大明风华》中,胡善祥离开后,孙若微也重病不起,徐滨前来探望,说奉命来劝孙若微宽怀,徐滨将于谦死前写的一首诗交给了孙若微。于谦死的那一天,北京城一片哭声,人人都知道于谦是忠臣,孙若微却说,于谦死了以后她才知道,她绝不可能成为像徐滨他们那样的人,孙若微让双喜把自己的首饰都换成钱,给于谦的祠堂买块地,让于谦的子孙后代祭祀香火。孙若微又让徐滨把于谦画的那张文天祥的画像挂到祠堂里。孙若微交代完便想让徐滨离开,说自己已经快死了,徐滨说死一个孙太后,便让那个孙若微回来,说要带孙若微离开,带孙若微去海上。朱祁镇知道徐滨的打算后气得要杀了徐滨,朱祁镇也有些后悔杀了于谦,徐滨告诉朱祁镇,孙若微的心已经凉成灰了,徐滨跪下恳求朱祁镇放手,给孙若微一条生路,朱祁镇虽然不舍,但终究还是成全了徐滨和孙若微。朱祁镇告诉徐滨,只要徐滨离开,他就会下令全境缉拿徐滨,不准徐滨再回到中原。徐滨带着孙若微出海游历,两人紧紧相拥,过了这么多年,两人终于实现年少时的愿望。
《大明风华》朱高燧结局如何?
《大明风华》朱高燧的结局是被囚禁在小屋当憋死了。在《大明风华》中,朱高燧与朱高煦联手谋反逼迫朱瞻基退位,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失败后朱高燧主动找到朱瞻基,想要做朱瞻基的内线,来监视朱高煦。并且告诉朱瞻基,朱高炽的死因与朱高煦有直接的关系,于是朱瞻基找到朱高煦对质,朱高煦对承认了是自己在朱高炽的药中下了毒药,导致朱高炽中毒而死,并且也告诉了朱瞻基,朱高燧曾经和自己联手想要在北征的过程中害死朱棣。朱瞻基听后怒不可遏,于是派人将朱高煦处死,并且将朱高燧也关了起来。朱高燧被关起来之后,因为见不到任何人,也不能和任何人说话,最终憋死了。《大明风华》中朱高燧的角色形象:《大明风华》中朱高燧这个人物从小到大都聪明,继承了朱棣的很多优点,同时也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一场空,并未得到善终。在结局中,朱高燧满头白发,被关进一个小院子里面,成为了一个囚禁之人。没有人理会,没有人打扰,没有人在乎,也没有人牵挂,就这样自生自灭。他还自言自语,说自己六岁的时候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说他是一个口袋,进得去出不来。不怕刀砍斧凿,不怕水淹火烧,就是死不了,因为自己是一个口袋。结局就真的被关进来,出不去了,痴痴傻傻,没有人懂,也没有人关心,更没有人来找他要情报,就这样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活活被憋死了。
争夺了二十年太子之位的朱高煦与朱高燧,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朱棣一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这两个弟弟并不是省油的灯,他两联合起来陷害哥哥,但是哥哥并没有记仇。在他们的事情暴露之后,哥哥朱高炽不管是出于本心,还是政治需要为他俩说情。在登上地位 ,也没有公报私仇,而是善待两个弟弟。朱高煦性格很像朱棣,在战场上非常勇猛。曾经两次因为他的参加而使战役扭转,救父亲与险境之中。朱棣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再加上朱高煦很受武将的拥护,于是就开始夺储。由于他的所作所为让朱棣警觉起。后来因为王朱橞一案,牵涉出朱高煦私自招募精兵,杀死兵马指挥, 并且常常以李世民自居。朱棣意识到危险,快速处理了朱高煦,在朱高炽的反复求情下被轻处罚。但是朱高煦自找死路,在宣宗年间发动兵变最后被镇压而囚。三年后,宣宗去看完他,他多次戏弄宣宗,先是将其绊倒,后又把罩他的缸顶起,最后激怒了宣宗,在大缸周围点火,朱高煦被大火干闷死在缸中。朱高燧做为朱棣的三子也是非常崇尚武力。于是和二哥一起陷害大哥,想要夺取储君之位。在第一陷害朱高炽的时候 被朱棣发现,在哥哥的求情下,朱棣原谅了他,只是剥夺了他的冠服。但是朱高燧紧接着谋划第二次行动,朱棣的近臣因为受到太子朱高炽的训斥,于是怀恨在心。在朱高燧的支持下,联络了中下级军官准备发动宫廷变动,后由于被告发而失败。最后又是大哥朱高炽求情而被原谅。经过这件事,朱高燧再也没有了夺储的念头了,从此低调行事 最后得到了善终。生在帝王家的兄弟们为了储君之位争的头破血流。但是朱高炽却非常仁慈 ,对兄弟们选择了宽容对待。这是非常难得,在帝王中是很少见。朱高煦最后的悲催结局,也是他自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