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平仄

时间:2025-01-22 01:13:55编辑:小星

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是什么?

平仄格式举例如下: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翻译: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诗体格律五言绝句的格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篇幅固定。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2、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五言绝句押韵的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3、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由这四种句型按照粘对规则组合成“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平起首句入韵”四种基本格式。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五律的平仄格律

五律的平仄格律主要有:
1、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2、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3、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4、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怎样区分诗词中的平仄?

一,如果是在一般情况下,以如今普通话四声为条件,那么一二声就是平,三四声就是仄。

如:

“吗”,“麻”。这两个字,前者第一声,又称阴平。后者第二声,又称阳平,都为平。

“马”,“骂”。这两个字,前者第三声,又称上(读第三声,音同“赏”)声;后者第四声,又称去声,都为仄。

二,但是我们知道,普通话的诞生和普及不过几十年,古代的口音和现在是有很多差异的,那么如何辨认古诗中的一个字是平还是仄呢?

首先我简单说明一下古四声,古代也有类似现在普通话这样的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而在这里,“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

但是,其中入声发展至今,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一些地方方言依然保留入声),也就是融入其他三声里了。这会造成什么情况呢,也就是会有很多字在普通话中是“平”,但其原本是古代的入声,即“仄”。

如:“白”,“十”,这两个字在普通话中是第二声,为平;但在古代,它们却为仄。

三,那么怎么分辨古仄呢?(“古仄”为“今平古仄”的简称)

接下来提供一些方法:

1.凡是用b,d,g,z,zh五个声母的,并且现在今音中读为二声的,一定是仄音。如:李白的白,回答的答,国家的国,疾病的疾,住宅的宅。

2.凡是d,t,l,z,c,s六个声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调,都是古仄音。如:得、特、勒、则、侧、瑟。

3.凡是声母是k或者四个卷舌音 zh,ch,sh,r而韵母是uo的话,它一定是古仄音。如:阔、桌、戳、说、若。

4.凡是声母中,前面几个声母 b, p,m, d, t, l,n这七个声母如果跟韵母ie来拼的话,不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调,都是古代的仄音,只有“爹”这个字例外,例如:别、撇、灭、牒、贴、涅、列。

5.凡是d,g,h,z这四个声母,如果跟韵母ei来拼的话,无论普通话读什么声调,都是古仄音,例如:得、给、黑、贼。

6.凡是声母是f,而韵母是a或o的话,拼出来的是fa或是fo的音,不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调,它一定是古仄音。例如:法,佛。

7.凡是韵母是üe的话,差不多都是古仄音,只有三个字例外:嗟、瘸、靴。

8.还有一种字,一个字有语音和读音两种,如果读音是开尾韵(没有韵尾,以元音结束),而它的语音是i或u韵尾,这种字都是古仄音。如宅,语音是zhai但古代读zhe;如李白的白,古代读bo;北古代读bo;肉古代读ru;六古代读lu;药古代读yue。

9.带有“畐、曷、卖、弗、白(“泉”字除外)、叶、商、酋、夹、出、各、甲"等偏旁的字都是入声字。


怎样看出诗词中的平仄?

所谓“平仄”就是每个汉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为了便于运用,在律诗中又简化为平仄二声,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仄分为上、去、入三声。因此,共有阴、阳、上、去、入五声。平仄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现代汉语来说,第一、二声为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然而,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已经都转到了现代汉语的“一、二、三、四”声当中去了。因此,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至于转到上声、去声的字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但是,从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则是较为麻烦的。例如:现代汉语的“一、吃、压、”等字都是阴平声,而在古代汉语中却都是入声字,如果去强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对于学写律诗者,多少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区分平仄声却是较为容易的,因为在南方,吴、闽、粤、赣、湘、鄂、川等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入声字的读音。还有北方的山西、内蒙等地,方言中也还保留了入声字的读音。因此,根据方言读音,再用一种公式类比套用区分平仄声那就更为简易了,即用:“兵、平、病、丙、并”这五个字去套读“阴、阳、上、去、入”五声,类比如表: 由此可见,“兵”字正是阴平声,“平”字恰好正是阳平声,以此类推。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几种?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几种?(1)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加粗可平可仄)秋兴其六杜甫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2)平起仄收式。和平起平收式相比,仅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成,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3)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曲江对雨杜甫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4)仄起仄收式。和仄起平收式相比,仅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家。

七律的平仄格律

七律的平仄格律:
1、七言律诗(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七言律诗(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上一篇:涨停板战法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