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头秧歌的秧歌队伍
伞头秧歌的内容丰富广泛,形式活泼多样,气势粗狂豪放,规模宏伟壮观。一支秧歌队(俗称一班秧歌),除了乐队和仪仗队外,其余皆扮各种角色。大致顺序为:①仪仗队;②乐队;③龙舞;④伞头,即手执花伞的秧歌艺人,是秧歌队的头领;⑤架鼓子;⑥小会子,即民间小演唱;⑦杂会子,即传统折子戏;⑧民间传统舞蹈;⑨旱船,也叫“水船”;⑩狮子舞收尾,至少是一对狮子。上述这些众多的民间歌舞艺术串在一起,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文艺游行队伍,犹如一条翻滚前进的彩色巨龙,又像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这恰好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的象征。因此也可以说伞头秧歌是黄河文化的典型代表。
山西民间舞蹈伞头秧歌的表演过程是怎样的?
伞头秧歌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故称“伞头秧歌”,在山西,伞头秧歌主要流行于吕梁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中阳、石楼等地。伞头秧歌属于一种大型的民间歌舞活动,小则百八十人,多则数百人在伞头的带领指挥下,各自施展自己歌、舞、吹、奏才能。伞头秧歌的内容丰富广泛,形式活泼多样,气势粗犷豪放,规模宏伟壮观。一支秧歌队,除了乐队和仪仗队外,其余皆扮各种角色。大致顺序为:仪仗队;乐队;龙舞;伞头,即手执花伞的秧歌艺人,是秧歌队的头领;架鼓子;小会子,即民间小演唱;杂会子,即传统折子戏;民间传统舞蹈;旱船,也叫“水船”;狮子舞收尾。伞头秧歌的表演主要是扭和唱两个方面,特点是扭时不唱,唱时不扭,扭唱结合,交替进行。伞头是伞头秧歌队的统领,其主要职责是指挥全局,选派节目,带领秧歌队排街、串院,并代表秧歌队即兴编唱秧歌,向外界答谢致意。伞头右手执花伞,左手摇响环。响环俗称“虎衬”,是用响铜铸造而成的环状圆筒,直径约10厘米,朝外沿开缝,形似手镯,内装小圆球,摇动时发出串铃般响声。响环的作用,一是作为道具使用,象征威武。二是摇响后作为唱秧歌或行动前的信号,以指挥锣鼓乐队。伞是普通的花伞,周围缀有红绫,表演时随着音乐节奏向左旋转,上下飘动,轻盈自如。
伞头秧歌歌词
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
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
家家团圆会呀啊,
少地给老地拜年呀啊,
也不论男和女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
都把那新衣服穿呀啊诶呦呦呦呦,
都把那个新衣服穿呐啊诶呀啊~。
打春到初八呀啊,
新媳妇住妈家呀啊,
带领我那小女婿呀啊,
果子拿两匣呀啊,
丈母娘啊一见面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
拍手笑哈哈呀啊诶呦呦呦呦,
拍手笑哈哈呀啊诶呀啊~。
姑爷子到咱地家呀啊,
咱给他作点儿啥呀啊,
粉条炖猪肉啊再把那小鸡儿(宰了那大芦花)杀呀啊,
小鸡儿呀啊扣蘑菇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
我姑爷子最得意它呀啊诶呦呦呦呦,
我姑爷子最得意它呀啊诶呀啊~。
我姑爷长地俊呀啊,
我女儿赛天仙呀啊,
小俩口多么般配呀啊,
(恩爱到百年呐啊)丈母娘我心喜欢呀啊,
单等啊过了二月二(二十五啊)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
(一起送回还)赶车送回还呐啊诶呦呦呦呦,
一起那个送回还呐啊诶呀啊~。
山西秧歌的伞头秧歌
“伞头秧歌”产生、流行于临县,是一种规模大,有气势且极富特色的群众性节日歌舞活动形式。秧歌队少则三、五十人,多则一、二百人,领队者手持一把用彩绸装饰的花伞,被称为“伞头”,这种秧歌也就被群众称为“伞头秧歌”了。“伞头”既是秧歌队的指挥,又是善于即兴编创歌词的好歌手。所唱的曲调虽然不多,但其唱词却是千变万化,见到什么唱什么,走到谁家唱谁家,所到之处随时皆可见机而唱,唱词都是伞头临时即兴编出 。有时两支秧歌队在街头相遇 ,两队的“伞头”就要展开对歌 。所以 ,作为“伞头”,必须具有机警、灵活、诗思敏捷的特长,因为,他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常常是十几秒、几十秒、最多不过一分钟)之内,就要即兴编出既要针对性强,内容含蓄,又要语言准确且合辙押韵的四句唱词来。这种对唱,有时是在主、客两队(东道主秧歌队与被邀来表演的秧歌队)之间进行的。在这种场合,观众常为那些唱词编得好的“伞头”欢呼喝彩,气氛极其热烈。“伞头秧歌”的曲调,一般都是方整的四句,其节奏形态多为 2/4 拍子,也有 3/8 拍子的。歌词多为七字句式或这种句式的变体,也有十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