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的名字是什么?
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1]),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2]。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府。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蒙古,朱高炽都以太子的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侍,阴谋夺嗣。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3]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4]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8岁。[18]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传位长子朱瞻基。
怎么评价一下明宣宗?
朱瞻基是就明代整个皇帝的素质而言他算是一位比较贤德的皇帝了。宣德间,君臣关系相当的融洽,在此略举一例:朱瞻基夜访大学士杨士奇的家。宣德六年七月的一天,“漏下十二刻,从四骑至士奇宅。士奇仓皇出迎,顿首曰:‘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自轻?’上曰:‘朕欲与卿一言,故来耳。’”皇帝有话想与大臣说,完全可以将其诏进宫中,而他却跑到人家家里去了,并且在深更半夜。如果二者没有较为亲密的关系,这一点是不可能做到的。明人焦竑在论及此事时更富有情味:宣德中,驾幸杨士奇第,夜已二鼓,士奇警起,朝服而迎。但见仪从塞屋,香气氤氲,不知上所在,惟向北拜不已。上方倚阑看月,笑而呼曰“士奇,朕在此。”所赐已充庭矣。一句“士奇,朕在此”,彰显出君臣的和谐之处。朱瞻基对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旱涝和蝗虫灾害的报告的反应是迅速的。在正常的制度范围内,他对受灾区采用各种各样的救灾措施,诸如免税一至二年,减收田赋二至四成,分发免费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以吸引难民重返家园。为了保证取得理想的结果,皇帝鼓励地方官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常常派钦差大臣去各受灾区监督工作的进行。历史学家一般都盛赞宣德帝全心全意地关心人民的福利。
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是明朝哪位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是明朝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当时他父亲为明仁宗衮龙袍坐像轴燕王,年仅18岁。相传仁孝文皇后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 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 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箭术,但总的说他很少表现出从武的资质。相反,使他的老师们十分欣喜的是,他更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事实上,这可能是使他体质单薄、健康不佳的主要原因。朱高炽的祖父朱元璋亲自关心朱棣的几个儿子。一次,朱元璋派这个少年在破晓时去检阅军队,后者回来报告之快令人吃惊,他解释说,清晨太冷,检阅应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餐以后。另一次,朱元璋要他审阅几份官员的奏章。他有条不紊地把文武两类分开,并相应地作了报告。他的祖父不断地被他的文才和行政能力所打动。朱棣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朱高炽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在明朝的史书上大多记载的是朱瞻基为了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服用了太多的丹药才死的,还有说朱瞻基是因为爱好女色,纵欲过度而导致身体被掏空才死的。而根据研究,认为朱瞻基的死主要有两种可能,第一朱瞻基过度疲惫引发的疾病死去的,第二朱瞻基是中毒而死的。
明朝史书有说朱瞻基是服用丹药过多或者是纵欲过度导致身体被掏空而死的,后人不认可主要是因为在明朝的整个历史发展中,真正追求长生不老的只有嘉靖帝一人,而且还是在他晚年之后。像朱元璋、朱棣、朱瞻基也会服用丹药,但是他们服用的都是用来治病的,所以不存在服用但要过度而死。而朱瞻基他的后宫并没有很多妃子,在《明实录》中就有记录朱瞻基后宫妃子只有十四人,还有好些人是不受宠的,所以可以看出朱瞻基并不是那种会纵欲过度的帝王。
明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朝中的大小事务都是由帝王来负责处理的。到了明宣宗时期,朱瞻基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还特意启用了太监来帮助他处理政务,于是有了“票拟”和“批红”类似的制度。朱瞻基虽然找太监帮忙处理政务了,但是他身上的重担还是很多,在这样高压的工作下,朱瞻基劳作十年而引发了其他疾病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