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一定有海洋弧菌吗
创伤弧菌为非霍乱弧菌,是一种自然生长在温暖海水中的革兰氏阴性弧菌,嗜盐性,毒力较强,由该菌引起的大多数病例表现为肢体软组织损害及严重脓毒症 。
海洋创伤弧菌是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自然生存于近海、海湾的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这种细菌最适宜的生存条件为37℃下、10~20g/L盐度。
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 ,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很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 。
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以下几类是高危人群,其中包括酒精性肝硬化、原有肝病、酗酒、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和慢性疾病等。有报道指出,慢性肝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更容易感染海洋创伤弧菌。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地中海型贫血、慢性肾衰竭和淋巴瘤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最易感染创伤弧菌。最好不要生吃贝甲类海鲜,特别是有肝病的高危人群生食海鲜危险更大
2010年9月,鄞州人老李和北仑人老张,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一个差点被截肢,一个差点没命。
2011年9月4日,一名19岁的象山小伙子因此丧命。
2012年8月15日下午,69岁的陈老汉,去象山县人民医院就诊。当时,他的腿上长了很多水泡,有些发烧。医院皮肤科陈主任看到老人症状,怀疑他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随即被送往宁波市级医院ICU抢救。
2017年1月10日傍晚,广州男子洗鱼被扎了下,半条手臂没了。广州朱俊杰的妻子买回一条太阳鱼,朱俊杰在处理鱼的时候,右手不慎被鱼刺扎了一下。一家人并没有重视及时处理伤口,以为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到,第二天朱俊杰就突发高烧、右手发肿发黑。12日晚,朱俊杰在医院确诊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并于次日凌晨进行了紧急截肢手术。
2017年7月,患肝硬化疾病出院一个月的宁波男子毛先生去医院复诊。因在一个多月前,因贪吃烧烤,导致生命垂危被送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饮食上不曾忌口,将烤牛肉、烤生蚝、烤鱼都尝了个遍。吃完后便开始感觉腹胀难受、胸闷气喘,且体温上升至38.6℃,随后还出现了气促、呼吸衰竭等症状,被家人急忙送医。到达医院时已出现意识不清、低血压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医生立即对其实施抢救,并化验其血液。三天后确诊是“海洋创伤弧菌”。
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疗创伤弧菌,用点滴方式注入,若是短时间内没有效果,就必须将其溃烂部分切除。
一、食用海产品或水产品前要充分煮熟、蒸透,因高温可以杀死细菌;若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
二、到海边戏水时、或生吃海鲜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者,以免被创伤弧菌侵袭导致感染;处理海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止扎伤 。
三、要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 [2] 。
其他
不要以为只有海鲜才携带创伤弧菌,创伤弧菌是一种寄生菌,在肉类上也可能寄存,因此在食用食物时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如何预防海洋弧菌等菌类的感染?
处理海鲜被弄伤后,避免皮肤伤口暴露,食用时充分煮熟在食用水产海鲜时,应尽量将其蒸熟煮透,而蒸煮贝壳类水产品时应至少煮沸 5-7 分钟。另外,还要注意,如果皮肤有伤口,应尽量避免伤口暴露在海水中。在食用海鲜等产品时,采取煮熟的办法,可以降低感染类似细菌的几率,因为一般的活菌都是不耐热的,加热至 80-90 ℃,即可杀死大部分活菌。其实不止是海鲜,不少河鲜中也都含有多种致病菌一些海鲜河鲜营养价值确实很高,但也存在着一些健康隐患,螃蟹、虾、贝等产品当中含有多种致病菌以及诺如病毒之类致病性很强的病毒。以螃蟹为例,其中含有的致病菌就包括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李斯特单核增生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特别是弧菌类致病菌,在河鲜海鲜中特别猖獗,夏秋季节尤其污染面大,一定要注意。海洋弧菌的感染途径有两种:一是食入含有海洋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蚝、蚌类、虾蟹等海产及生鱼片;二是从皮肤直接感染,如在被海鲜刺伤等情况下或在手上及身上有创口的情况下接触到受污染的海水,海洋弧菌就会侵入体内。不少人都有被虾蟹等海鲜产品刺伤的情况,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在意也并没有发生意外,原因有二,第一是创伤弧菌的存量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平时碰到的海鲜大部分只携带有少量的创伤弧菌;第二就是每个人的免疫能力不同了,因此对致病菌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免疫力差的人,在受到创收之后,当然更容易被感染,更容易让创伤弧菌乘虚而入。免疫力较差的人群,在吃海鲜的时候,一定要防范海洋弧菌感染!
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对付海洋创伤弧菌
最近一段时间,有则消息在传播,说有一位阿姨在做饭时洗虾,不小心被虾尾扎破了手指,她没有太在意,只是用水清洗了一下伤口。第二天,扎伤的手指开始肿痛,阿姨还是没有特别处理。又过了两天,被扎伤手指的阿姨开始发烧,下肢也开始出现肿胀,还有大血泡。家人赶快将阿姨送往医院,结果被诊断为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并发多器官衰竭,抢救没有成功,阿姨走了。海洋创伤弧菌竟有这么厉害,只扎破下手指就能带来致命后果?这个菌是如何造成人的感染的呢?有什么预防和应对办法吗?让测验内容来为您提供参考信息吧。问题 以下有关海洋创伤弧菌的说法,您认为哪一项是正确的?备选答案A海洋创伤弧菌只存在于海虾体内B只有污染海水中才有海洋创伤弧菌C夏秋季是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发季节D海洋创伤弧菌只有皮肤感染途径正确答案 C夏秋季是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发季节答案解释海洋创伤弧菌是嗜温、嗜盐、嗜碱型的致病菌,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弧菌科细菌,广泛存在于近岸海域的海水及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也是海水和许多海洋生物的正常或有益细菌,但却是养殖虾类和鱼类的重要病原菌。海洋创伤弧菌多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海洋区,特别是河海交界处,生长条件需要有一定盐分及20到40摄氏度的温度,人被感染与海洋是否污染并没有关系。夏秋季海水温度较高,人们与海洋的接触也多,是感染海洋创伤弧菌的高发季节。人类感染海洋创伤弧菌的途径主要是2种,食入含有海洋创伤弧菌的食物,如生蚝、蚌类、生鱼片等;或是经皮肤直接感染,如身上有伤口又接触到海水或带菌的海洋生物,或是在清洗海鲜时被带菌的虾、鱼、贝壳等扎伤。如果伤口接触致病菌,创伤弧菌会在伤口繁殖,引起溃烂,导致组织坏死;食用致病菌污染的海鲜则可能引起肠胃炎。有肝脏疾病或慢性疾病的人,接触创伤弧菌后容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治疗创伤弧菌感染,需要将溃烂组织切除,并进行抗生素治疗。在预防方面,夏秋季在海边戏水,要注意防护,肝功能不好及身体有伤口的人,最好不要下海。家中清洗海鲜,要戴手套,小心扎伤。一旦被海鲜扎伤,要马上用清水清洗伤口,并用酒精等进行消毒。海鲜最好通过高温杀灭海洋创伤弧菌,煮熟再吃。接触海水和海鲜后,如果出现肢体红肿及疼痛等,应该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