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思想道德与法治?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思想品德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相关内容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而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提高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中学习。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对以后我们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有很大帮助。
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重点有哪些?
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重点有: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等。1.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1)道德与法律的区别首先,法律和道德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也都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但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行为人违反两种规范以后承担的后果也不相同。(2)道德与法律的联系首先,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2.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1)人生价值的内容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2)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3)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定义】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与一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及风俗习惯相联系,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思想品德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思想品德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基本要素】
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
【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
【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意义方法】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但获“知”并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思想品德教育原则有哪些
思想品德教育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想结合的原则等。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该引导学生向着积极、健康、合法的方向发展。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导向性原则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例如,当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消极、不健康的想法时,家长和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些想法的危害性,并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方向。2、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同时也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和合法的行为。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疏导原则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是指通过引导和疏通,而不是限制和堵住,来处理学生的负面情绪和行为。例如,当学生有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疏通来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并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情感。4、知行统一原则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评价学生坚持知行统一,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想结合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勤奋努力等。这些道德品质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2、提升综合素质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问题,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促进社会和谐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修养。
什么是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什么
1、思想道德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2、思想道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不是抽象的概念。中华民族文化博大浩瀚,伦理道德思想和伦理道德教育所累积的理论亦宏富精深。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关键在汲取传统文化、道德的精髓,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和方法。
3、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作为人类共同财富,还具有共同性。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也应该引进大量的西方先进文化和优秀道德。把外来先进文化同本土传统优秀文化和道德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进步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规范,我们中华民族才会立于永恒的不败之地。
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内容有哪些?
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四个方面。
(1)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要素。
(2)思想素质:主要指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思想素质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以及现代公民意识(主体意识、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信息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制意识)。
(3)道德素质:现阶段我国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宪法规定的“五爱”为基本,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传统美德。
(4)民主法制素质:我国现阶段对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观点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