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剧情 胭脂扣剧情简介
1、在香港报馆任职的袁永定(万梓良饰)遇见一位前来刊登寻人广告的冷艳女子,但她又无钱付广告费。袁永定借故离开,不料那女子紧随而来。在闲聊中袁永定惊讶的发现此女子原是鬼魂。
2、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她是香港石塘咀的红牌妓女如花(梅艳芳饰)。在那风月世界里,她爱上了人称十二少的陈振邦(张国荣饰),并谈论嫁娶之事。但是由于身份地位悬殊,婚事遭到陈家反对。陈振邦脱离家庭与如花同居,两人以胭脂匣定情。在二人同居后染食鸦片,陈振邦乃一纨绔子弟,无养家糊口的本领,渐渐经济拮据,于是如花计划与其吞食鸦片殉情。结果如花死去,而振邦被救活。
3、如花在黄泉久候不见十二少,故回阳间寻找。袁永定与女友(朱宝意饰)无意中发现当年一张《骨子报》,发现振邦原在一家电影制片厂内充当制片场临时演员。十二少经岁月的折磨,早已穷困潦倒,对往事早已淡漠。如花伤心之余,将胭脂匣交还,回到阴间转世去了。
胭脂扣讲的什么故事
《胭脂扣》里面讲的是在30年代的香港,倚红楼头牌如花与公子哥十二少一见倾情。为了抵抗世俗的障碍,如花约十二少殉情赴死。没想到造化弄人,一场轰烈绝美的相恋成了她一人香消玉殒的独角戏。五十年后,如花的一缕幽魂来到了人间,去报社刊登寻人启事。可十二少再次让她失望,最终随着一声叹息,如花四下消散。如花的爱,用力过猛,像火一样烧别人,也把自己烧坏了。事实上,沉重的爱情绑住的不仅是如花,对十二少的余生来说也是荒谬的。那时候他虽然恢复了生命,却失去了灵魂,内心的愧疚让他无法面对生活。战争爆发后,他的家庭每况愈下,他抛弃了妻儿,生意凋零,一生都在四处流浪。后来,他去了清水湾的一个工作室,做了20多年的临时演员。到了生命的尽头,儿孙们因为怨恨而不再与他来往,于是他在孤独中成了一个粗暴倔强的老人。当如花看到随地吐痰,和一群人在垃圾堆里抢东西的十二少时,终于死心了。“就像一条鱼,对水死了心。”
张国荣胭脂扣影评
凌晨的咖啡馆,寂静清冷,一个人安安静静地重温了《胭脂扣》,待到影片结束,漆黑的屏幕上滚出字幕时,才深深吸了口气,硬是将眼泪憋了回去。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张国荣胭脂扣影评,希望对你有帮助。
习惯性地重查影片相关资料,见底下有人回复“待影片看完才猛然惊觉,那两位如梦如幻月的主演,都已不在人世了”,心中不禁凛然一抖,急急关掉了网页。
关于此片各种评论已经太多,但那堵在胸口满满的情绪急迫地需要一个发泄口,所以匆匆码下此篇文字,演员为主影片为辅,聊以。
我看电影总有个习惯,将很多的注意力放在片头,私以为,一部电影的好坏与否,只需开篇十分钟便能分晓。《胭脂扣》其实并不能称得上是部多好的片子,但我着实喜欢死了那精致如旧年画的片头。
旧时花楼,楼梯曲曲折折地延伸开来,十二少缓缓走来,饶有闲情地和擦身而过的女子眉目传情。转弯,踏过走廊,进入包厅,一转身便是那站在面前女扮男装的花容女子。这是两人的初见,你且看张国荣如何细细勾画那一个多情儒雅的太子爷——先是淡淡垂眸好奇地看向面前女子,继而面部的所有肌肉都舒展开来,双眼微微眯起。镜头旋转,再打上特写时,他已略略侧头,目光里沾上了欣喜,眼神上下轻微移动,继而嘴角扬起一抹几乎淡不可见的笑意,目光让面前的空气一下子变得粘稠,看至此你已知道,那个人,爱上了。
一个好的演员不需要过多的台词,甚至是动作和表情,只需几个镜头,几秒钟,便成经典。
张国荣曾在访谈中骄傲谈及,李碧华的两部作品——《胭脂扣》和《霸王别姬》,都是以他为原型而创作主角的。确实,那样深情清秀的十二少,那样风华绝代的程蝶衣,除了张国荣,谁还能胜任?李碧华是心上开花的`女子,用精巧的笔触写出那样醉生梦死的故事,也只有同样精致如玻璃瓷器的张国荣能够配上。十二少是清水,程蝶衣是毒药,是张国荣将二者揉捏撮合,酿成了一坛醉生梦死的陈酒。
第二日,十二少去找如花,如花这边若即若离,三次将他晾在一边,只为试他诚心。十二少心里明朗,也不戳破,也不急恼,只带着玩世不恭的笑乖乖等在房内,三番四圈麻将,他一人在房内剥橙,大开房门躺在榻上,头枕双手笑的游刃有余志在必得。待那女子带着着急神情走入房中,他才放开了调笑,一只手看似无意抚上那玉手。
接下来便是一波接一波地追求,从放鞭炮送对联,到直接吊了昂贵的洋床送上来,他坐于窗台两脚悬空,有一搭没一搭地晃动着双腿,居高临下地看过来。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是那样一个男子,聪慧,温柔,乖巧,识大体,心思细腻,无人会不爱他。
八七年的张国荣已经懂得如何收放自如去演戏,不夸张,不矫情,不造作,仿佛是自然而然地流露,一出场就是满身的痴情狂恋,吐出气都已芬芳醉人。
养尊处优的太子爷身上自有一种慵懒,而张国荣将这种慵懒演绎到了极致,他与如花同塌而卧,的香气迷蒙了二人也迷醉了观众,那男子眼神恍惚飘渺,似乎在看着你又始终没有焦点,双唇微张,说出的每一个字节都泡着酒酿,饱满的一触即破。
十二少当然是爱如花的,他可以为了她和家人决裂,可以抛下一切和她同居,可以忍气吞声去做那“下九流”的戏子。他在剧场外面的地摊上看到胭脂扣,脸上必定是闪过了一丝欢喜,继而想起那花样的女子,便蹲下身,掏钱买下,从摊主手上接过胭脂扣时,也必定是小心翼翼,用柔软的袖口轻轻擦拭,再放入袋中。他就算哭泣也要让那女子背过身去,不给她看自己流泪的脸,整部剧中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如花的痛和心情,但十二少是被琉璃隔开的画,始终沉默。
每日如花坐黄包车去花楼工作,十二少便斜坐在窗口静静地看她远去的身影,神色平静。他穿一身洁白素衣,悲喜不见,但你能够想象,那样一个从未吃过半点苦的少爷,沦落成要被,有家不能回,他要忍受怎样的非议和嘲笑。一个人独处时,他必定是崩溃过大哭过的,但只要如花在场,只要那个女子在,他就永远是淡然的面容,静静地看着她,喷出一屋子的烟雾缭绕。
然后,是死亡。影片没有说是谁先说出口,但想必那个男子一定也是这样默默地应允了,只因为想要和如花永远在一起——他是真心的。
吞的那场戏,我足足心疼着十二少,也足足感慨着张国荣表演的细致。当如花挖了要喂他食用,那男子只是轻轻皱眉,眼神垂落恍惚,青涩的面庞已经表明了内心的恐惧。喝酒的时候动作有些许的决绝,再张嘴时已沾上了胆怯。二人吞完,穿戴整齐相对而立,如花紧紧搂住他喃喃说着来生相认的暗号,这边十二少已经药效发作,身体微微颤动,脸上是深深的不知所措,淡淡的恐惧,和温柔的顺从。就连临死他也是这样温柔和安静,吐血的瞬间他用最大的力气搂住那女子,错开了两人的视线——就算到了最后一刻他还是这样体贴着心爱的人,用自己最大,仅有的力量。
如花死后,十二少的生活具体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已经能够大概想象得到——和表妹结婚,结婚照上的十二少一张冷峻的脸,没有半丝笑意,甚至让人怀疑重生的十二少是不是已经不会笑了。没多久就败光了祖上的家产,最终还是回到梨园,却始终只能是个小配角,妻子早逝,儿子不相认,他一直沦落到老年。
你不能怪他为何不再度自杀,那样一场感情已经消耗掉了他的全部勇气,他善良的甚至不曾得罪伤害任何一个人。我也相信,当他得知如花给自己灌了后一定不曾怪过她丝毫,甚至,如果能够重来,他必定会愿意将那酒整瓶喝光。
造化弄人。
影片的最后,老年扮相的张国荣轻易地让我心酸起来,现实生活中那个男子已经决绝的“不许人间见白头”,影像成为唯一的见证,让多少人在光影中黯然神伤。
《胭脂扣》的旋律响起,步履踉跄的十二少绝望地追赶着越走越快的如花,嘶喊着“原谅我”,镜头闪回至二人初见,那女子面容姣好巧笑嫣然,十二少清朗俊雅眉目带情,美好的不忍回顾。那个瞬间我的眼泪终于漫出,不知是为了如花,还是十二少,抑或是张国荣和梅艳芳。
如果,如果。
你还在。
如何理解张国荣版《胭脂扣》?
《胭脂扣》是哥哥和梅姑一起演的一部经典电影,改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代名妓如花和纨绔子弟陈十二少之间的感情故事。影片一开头,就是已经化作孤魂野鬼的如花,试图登报寻找十二少。如花和十二少原本相约一起吞鸦片自杀,但是十二少后来被医生救活,而如花真的成了孤魂野鬼,自此一人一鬼再没联系。如花苦等50年都不见十二少,于是再次回到故地试着找他,但是这时时代已经发展,如花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一切早就面目全非,没钱登报的她试着强迫在报社工作的袁生一定要帮她找人,而在最后,袁生和他的女友都被如花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因此答应帮她寻找十二少。至于说十二少为什么没有死,大家不要忘了,电影里十二少原本是和如花一起约定自杀的,但是在互喂鸦片的时候,他确实是明显怂了。如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吞下鸦片的,因此吞了很多很多,很坚决,但是十二少吞得少,所以后来被救活了。而且在鬼门关走了一趟回来后的十二少,也丧失了再次自杀的决心,这2次机会使得他继续在人间苟延残喘,随着后来家族没落,他年轻时候的戏子梦,到老也只能帮他做一个跑龙套的残疾老人。影片里最最深入人心的,不是年轻时十二少的甜言蜜语和浪漫举动,而是如花在最后终于找到年老色衰、非常不体面的陈十二少时,说的那句:“十二少,谢谢你还记得我,这胭脂盒我挂了五十三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说完后,如花烟消云散,不管是给这段感情还是故事都画上了一个句号。而十二少虽然也没几年活头了,但想必这一刻,他已经算是真真正正的死去了吧。而至于剧中反复提到的3811,指的就是3月8号11点,这是如花和十二少约定好的日子,正是如此,痴情女儿如花才会在地下等十二少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