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门

时间:2025-03-19 17:41:53编辑:小星

北京大学的正门是哪个门?为什么有的人说是东门有的人说是西门?到底是哪个门?

北大正门是西二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颐和园路5号。西校门在燕京大学时期是燕园的唯一正门,当时门正中悬挂着由蔡元培先生手书的“燕京大学”四字匾额。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燕园以后,门正中也换上了“北京大学”的匾额。“北京大学”四字是根据毛泽东主席在1950年给北大校徽亲笔题字放大而成的,与红色的校门浑然一体。扩展资料:对于北大而言,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或者将来,西校门的地位都是极为重要的。西校门作为燕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已经成为北大形象的重要代表,也是人们认识北大的重要窗口。如今的西校门已经不单单是师生进出的校园大门,而是已经演变为北大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进入西门,就进入了北大这块精神的圣地,登上了这座神圣的学术殿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大学西校门

北京大学标志性大门是哪个门

北京大学标志性大门是西校门。北京大学西校门为北京大学的正门,为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高不超过八米。西校门处于北京大学的主轴线起点位置,是进入北大领略风光的最佳入口。校门两侧有两头石狮。西校门由燕京大学校友于1926年集资修建,所以又称为校友门。西校门坐东朝西,为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高不过七八米,风格古朴、庄严典雅,与颐和园东宫门相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西校门作为燕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已成为北大形象的重要代表,也是人们认识北大的重要窗口。经过岁月的洗礼西校门已演变为北大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西校门的门牌号是娄斗(兜)桥一号。娄斗桥遗址在西校门外南边12米左右,又名西勾,在明清时期是著名的风景区,当时京城的文人学士经常在此地流连吟唱。明朝诗人王嘉谟说:“海淀娄兜桥上观鱼,信步西行,境益清胜”。他在诗中写道:“渊渊溪水中,青蒲叶靡靡。翳然林木间,幽怀果子美……”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娄兜桥是绿柳成行,荷塘映目,鱼翔浅底,颇有点世外桃源的景色。明末时这里成为米万钟勺园的一部分。米氏常与友人在此观景,并有诗赞叹景致的秀美。到了清朝,这里仍然是文人经常来游玩的地方。清朝王士祯在《都门竹枝词》里说:“西勾桥上月初升,西勾桥下水澄澄。绮石回廊都不见,游人还问来家灯。”看来西校门的选址还真是得“风景之盛”的。1926年燕京大学迁来时,桥上栏杆和镌有“娄斗桥”三字的牌子还在。后来,为了扩展路面,才去掉栏杆,牌子也不知去向。近年来,由于这一带的拆建,连娄斗桥的遗迹也无从可觅了。

山东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山大知新楼,一跃解千愁,是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知新楼。它是山大建筑里最高的建筑,山大学子经常开玩笑说学不进了就去山大知新楼。洪家楼校区有一个教堂,值得一看。前一阵子巴黎圣母院被烧毁,没有看过巴黎圣母院的人一定要去看一看洪家楼教堂,特别漂亮,尤其是夜景。还有刚刚建成的山大中心校区的网红信息楼,装修风格小清新,特别适合自习,还赏心悦目。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图书馆,是货真价实的地标性建筑。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图书馆就像在西藏看到布达拉宫一样,很有安全感。面积有81000平方米,为高校第一大馆。山青图书馆的条件和配置都是全国领先,有12层之高,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侧重和特色。扩展资料: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济南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建校以来,山东大学随着社会的变革,由晚清王朝、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历史阶段。期间曾几度更名,有过停办、重建、合校、搬迁的多次变革,曾在不同时期汇纳过各类大学,也曾分出过十多所高等院校。山东大学堂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是年10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校园建筑

“稷下”取自战国时期齐国的文化圣地“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存世一百五十年之久,规模宏大,贤士云集,包括孟子、荀子在内的“稷下先生”多达千余人,而“稷下学士”则有“数百千人”。它“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集询议、学术、教育等诸功能于一身,不仅是当时的政治咨询中心、学术重镇,还是“齐国的最高学府”。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来,聚集一堂,围绕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世称“百家争鸣”。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稷下学宫学术氛围之浓厚,思想之自由,成果之丰硕,都是独一无二的。从稷下学宫的施行方针及其成果意义来看,稷下学宫完全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所大学,第一所学术思想自由、学科林立的高等学府。稷下广场位于中心校区北门学生公寓东部,是继大成广场后,山东大学在中心校区着力建设的另一大形态壮观、寓意深刻的主题广场。新建成的稷下广场明确了功能分区、疏密分布,利用齐文化墙、下沉广场和大型跌水,形成多个类型的交流空间、休读区和礼仪性空间。采用稷下学宫的镂空雕塑、“智泉”、十圣石和玉琮等景物突出齐文化的文化内涵,是山大“小树林”文化的延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课余休憩与交流空间。 山东大学小树林学名“文渊林”。中心校区小树林坐拥校园主轴线弘德大道西,西邻文史楼,东毗老图书馆,占地约3000平方米。小树林以近百棵参天白杨围聚而成,林中还点缀着数张桌椅。远观一片郁郁葱葱,风格别致;徜徉其中,神情气爽,不少文人雅士集聚于此,涤胸荡怀,实乃山大人之福。清晨,驻足一片葱郁清新中,伴随着声声鸟鸣,正是晨读默背的绝佳地点。如此清幽之处,也吸引了无数校园恋人、挚友们围坐于此,畅怀细语,开怀大笑,诉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回忆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山大小树林不仅承担着交流的任务,还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作为山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名牌栏目——小树林论坛,以其形式宽松自由和话题思想性生活化为论坛灌输着新鲜生命力,自2003年以来每周举办一期,论坛迄今已举办了近200期,论坛主题从学生职责到民生热点,职业规划到聚焦两会,无论你擅长或者想要了解什么,在这里都能找到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同时,在论坛召开期间也会邀请访问一些国内名人,学生不仅能在论坛里获取掌握知识智慧经验、拓宽眼界,还能与自己崇拜的名人面对面地交流,跨越曾经认为高不可攀的隔膜。除此之外,一些画展、学位授予等由学校或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也在此举行,学生们可以聆听了解到校园内最新最重要的信息。同时,小树林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告别母校晚会,2011年毕业季的“再见了,我的小树林”文艺演出让无数毕业生在此挥洒汗水与热泪,当毕业生集体站到舞台上对着所有老师、同学们说“我们是永远的山大人,我们愿为一棵树,成为山大的小树林”时,台下的人无不被触动,不少老师都用衣角擦拭着眼睛,泪水里是对学生们不舍得情,是对山大浓郁的爱。此外,每周英语角活动也让许多外国留学生在小树林里分享自己的语言经验。林内的“文渊林”巨石脊背上已经被摸得油光发亮,每个新生都因久闻其名来此好奇地摸一摸,每个即将离别山大的毕业生们都要来此怀着依恋和美好的记忆抚摸巨石,小树林不仅是山大的一个角落,更是每个山大人心中的一块角落,山大小树林已经成为山大一道璀璨的校园精神风景线,点亮梦想,指引未来。

上一篇:a15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