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管理是什么?
通常说的精益生产管理就是一种控制浪费、降低成本的管理方式。它主要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除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明显改善的一种管理模式。精益生产管理主要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我国当前生产型企业在应用和发展精益生产管理时还是有巨大的运用和提升空间。我们应该在吸收其理论精髓的基础之上尽快实施,使其从理论到应用实现本土化。因此只有认真做好精益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精益生产组织系统是什么?
精益生产组织系统是一个面向顾客,能够迅速对顾客需求做出响应,并有效满足顾客要求的生产组织与保障系统。
1、准时制
准时制是丰田公司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生产组织理念。意思很简单:就是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为客户提供准确数量与质量的产品。准时制说起来很容易,实现起来并不轻松。需要生产组织系统拥有迅速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和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我们分析了准时制产生以前,企业普遍满足市场需求的办法是预测,他们根据市场预测制定计划、组织生产,我们称之为推动式生产。这种方式也能够满足基本市场需求,但是需要大量的库存和客户的耐心等待。由于大量库存的存在,企业的生产组织就显得非常臃肿。庞大的库存掩盖了大量市场与生产的矛盾,大家可以慢条斯理地根据计划组织生产,大可不必关心市场需求。
柔性,就是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调适而保持生产组织的有序和高效的能力。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①让每个生产组织单元具备相当的应变能力,如快速换产、柔性作业单元、小批量生产等,只有每个单元具备这些有序适应变化的能力时,生产组织才会有游刃有余的操作空间;
②快速的生产组织协调,当市场发生变化时,生产组织能够立即形成应变策略和行动,并有效协调各生产组织单元相互配合和共同行动。当生产组织建立起一整套支持准时制的柔性机制时,企业就可以做到顺时而动,敏捷高效。
准时制就像企业的体操,只有始终在市场的风浪中坚持锻炼,才会练就准时制的本领。一旦停止锻炼,就会迅速变得臃肿而不能适应变化。
2、贯彻整个价值流的产销流程
首先,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存在局部思考,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沟通,任何一方只是根据客户订单和自身的库存决定自身的订货量。这样,订单与库存在交货延迟的作用下陷入恶性循环。
其次,从订单到交货存在一定的时延,这种时延越大,断货与库存恐慌就越严重。如果从批发商到零售商的供货周期不是一周,而是两天,则问题要好得多。
再次,从制造商到客户的供应链较长。客户的信息传递到制造商需要经过零售商、批发商等多级库存修正,最后传递到制造商已经严重滞后与失真。如果是制造商直接面对客户,当然这个问题要简单得多。
当然,产销流程中的作业流、物流、信息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整个价值流的角度,它贯彻了客户、经销商、制造商、供应商等供应链组织;从企业内部价值流的角度,它贯彻了营销、制造、采购物流等业务部门。实现简洁、高效的产销流程,就需要用价值流的眼光,系统思考:
①集成客户、经销商、企业内部、供应商的信息,集中决策,统一协调;
②采用拉动方式,降低时延。如缩短制造周期和提高配送频次等;
③减少产销流程的处理环节。让生产组织系统直接面对市场。
精益生产管理有哪些方法?
精益生产管理方法有:
1、实行标准化作业,用少的劳动力生产
分析和改进现有的操作行为和方法,减少冗余行为,规范必要的行为,以达到劳动力少的生产目的
2、缩短生产过程时间
为提高劳动效率,应适当改变管理制度,重组各部门,以解决职责重叠、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的问题
其次,根据作业节奏和岗位作业任务,设置新岗位,确定岗位设置,配置必要的岗位人员
3、培养多技能工人,实现少人
让现场管理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场所轮换,操作人员在小组轮换一些操作岗位也可以一天轮换几次
4、减少工作转换时间
缩短工序转换时间就是缩短产品品种转换和设备调整时间,变内部工序转换为外部工序转换,提高设备运转率,达到增加产品生产时间的目的
5、持续开展运营改进活动
广泛开展合理化活动,减少纯粹浪费的时间,减少无附加值的操作,提高有附加值的实质性操作,通过改进操作流程,减少产品等待和处理时间,达到缩短生产流程的目的,从而减少产品等待和处理时间,降低产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