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为什么饱受争议?
、关于1500m失利1.孙杨最近成绩人们印象中的,还是巅峰时期的孙杨,1500m记录14分31。但是孙杨今年已经25了,而现在赛场上其他运动员基本都是20,21的年龄。像菲尔普斯这种无视年龄差距的世界上只有一个。更何况长距离随着年龄增长成绩本来就会下降。贴一下他这几年的成绩:2014年05月17日青岛全国游泳冠军赛15分01秒332014年09月26日第17届仁川亚洲运动会决赛14分49秒752014年10月14日黄山全国游泳锦标赛14分54秒522015年04月16日宝鸡全国游泳冠军赛决赛15分00秒732015年08月08日第16届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预赛14分55秒112015年09月06日黄山全国游泳锦标赛决赛15分12秒892016年08月13日第31届里约奥林匹克运动会预赛15分1秒97可以看出这次成绩属于正常范畴。毕竟,他已经不再年轻。在1500m自由泳中,他两破世界纪录,一次奥运冠军,两次世锦赛冠军,极有可能会是坚持1500m项目时间最长的人。其实游泳迷们早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随着年龄增大,孙杨在长距离上的优势会逐渐丢失。这是运动规律,是没办法的事情。而孙杨本人早在2016年奥运会备战时期,就已经倾向于200米和400米,最终400米大意失荆州丢冠之后也是200米上赢了回来。长距离游泳项目训练太苦了,这种苦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是吃不消的,势必导致训练量不够,而训练量不够体能储备也就达不到夺冠要求。但必须得说孙杨本次的赛前备战准备还是可以的,刚刚的青岛冠军赛上也检验了他的备战效果,可以说800和1500都还是有夺冠实力的。只是本届世锦赛,孙杨先后以较大优势夺得400和200自由泳冠军,连续四天每天两赛,体力消耗巨大,今晚的800米所有参赛选手中孙杨也是唯一一个参加200自的运动员,这种体能消耗肯定影响了孙杨的发挥。孙杨虽然逐渐转型,但是对于800米同样看中。首先800米自正式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孙杨对于实现200、400、800、1500自由泳奥运会全满贯非常期待,这在几次采访中也能看得出来。其次,800米自由泳是中国男泳崛起的标志项目,从2009年张琳破世界纪录夺冠开始,此后2011年、2013年、2015年,孙杨该项目三连冠,800米自由泳世锦赛冠军已经被中国队包揽四届,800米对于中国男泳来说意义巨大,这是孙杨一定想保的冠军。所以,比赛失利孙杨伤心的表情更令人心疼。孙杨几乎以一己之力扛着整个中国游泳男队走过了两届奥运会,这种担当这份毅力都令人肃然起敬。100米仰泳徐嘉余夺冠之后哭着抱住孙杨说“差点就丢了,吓死我了,杨哥以后我跟你一块扛把子”,既好笑又令人欣慰。徐嘉余今年以来的实力是完全甩开其他选手,目标只是破世界纪录了,重压之下都几乎丢冠,孙杨的压力又何其巨大。孙杨这些年终于等到一个真正能分担他压力的人,该是非常欣慰的。不管怎样,哪怕孙杨1500再弃赛,两枚金牌也足以给国人交代,好好享受比赛,加油央视纪录片《泳者孙杨》中出现过2014年2月被停训处罚3个月的孙杨,当时负责他体能训练的人说他的体能已经不像个运动员了。体质测试时,他甚至达不到普通运动员的及格水平。被停训对孙杨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在上面已经提到了他那之后的成绩,可以看到仅有一次堪堪进了14分50秒。而在本届奥运会的预赛中14分50秒内的就有好几个。再加上感冒(感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感冒会加重心肌炎)、心肌炎、年初骨折影响有氧训练、过了巅峰期等一系列因素,最终造成了这个结果。这个成绩已经比他上一次可以查到的成绩提高了11秒。他真的努力了,但真的再也回不到当初的水平了。孙杨的成就在世界上也是拿得出手的成绩。一个几乎被白人垄断的项目,却有一个中国人成绩这么好,孙杨经受过的药检十分频繁,但是国际赛事中从没有过兴奋剂丑闻。最后总结我的观点:孙杨的成绩没问题,这次的200-1500都属于正常成绩,完全称得上世界一流,只是年龄问题导致长距离成绩下降,属于正常事件,不能因此否认他的中短距离水平。
英国选手拒绝和孙杨合影,为什么有些外国选手对孙杨一直有敌意?
孙杨之所以被敌视,恐怕有以下几个原因。1,性格问题。我们都知道,孙杨对别人的回答都比较有自己的风格。比如回应霍顿拒绝同时领奖,说出,“你可以不尊重我,但必须尊重中国”而之后第三天,英国选手同样效仿霍顿,合影时站在一边,拒绝合影。孙杨试图用英文沟通,最后用英文说出“你是个失败者,而我赢了”(You loser.I am win.)由此可见,孙杨的性格是比较强势的,这种性格当然容易得罪人。2,兴奋剂。在二零一四年五月的时候,孙杨在赛后被检测出来违禁物质,当时理由是因为心脏问题导致误服,这个理由的确说得过去,因为那种违禁物品在二零一四年才列入违禁名单,最后被证实不具有兴奋剂功能,已经被踢出兴奋剂名单。现在之所以还被列为禁药,但是因为有调节心肌功能的作用,才还在禁药名单。但其实这种药已经证明不能够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迅速提高成绩。不过大部分人不会过于了解这些,听过孙杨被禁赛,就很容易把他所有成绩与兴奋剂联系在一起。3,抗检事件。抗检完全反应了孙杨的性格。俄罗斯曾有个运动员和孙杨的案例很像,也是质疑,不过后来因为让检测人员带走了样本,导致后面虽然检测出来样本为阳性,依然是俄罗斯人诉胜。由此可以推测,如果检测不符合程序,检测出来的结果很可能不被采纳,哪怕是阳性。但是孙杨没有让检测人员带走样本,虽然是经过检测人员的同意,不过因为曾经有前科(二零一四年误服)所以依然被宣判禁赛八年。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孙杨被敌视的原因。
霍顿拒绝和孙杨合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运动员叫好?
因为这些运动员可能会觉得孙杨使用了兴奋剂。那些外国运动员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所以是很难相信孙杨的。所以霍顿不跟孙杨合影的时候,大家都是非常支持的。其实我觉得孙杨这个事情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因为运动员接受尿检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孙杨却把尿检的结果破坏了。这无疑是给自己造成了一个说不清的后果。就算是他自己说自己当时没有吃兴奋剂。但是别人也是没有办法证明的。因为他都已经把结果破坏了。而他给出的结果是因为他说那个检查人员的资格证是不合格的。所以他就怕那些人破坏他的样本。所以最后才把样本破坏了。在他破坏这次样本之后,别人就更加有理由对他进行禁赛了,因为这些都是可以走合法手续的。而孙杨就只能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了,在这几年他都不能够参赛,而当他结束禁赛的时候,估计他的年纪已经非常大了,已经过了运动员最巅峰的时期,已经游不出好成绩了。所以这对于他来说还是比较悲惨的。如果他当时没有破坏那个样本的话,估计自己还有转回的余地。所以真的是人不要冲动。真的冲动是魔鬼。而那些外国的运动员肯定是不相信孙杨没有使用兴奋剂。所以他们都是非常讨厌孙杨的。在游泳这项运动中,有很多的运动员就会有违规的行为。因为这项运动是完全拼体能的。而体能是可以靠一些兴奋剂来提升的。所以对于这种运动员的审查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除了美国那些国家的运动员,都要接受很多次检查。甚至随时随地就要检查,有好多运动员都被这些频繁的检查给惹怒了。但是做一个游泳运动员就要有这种心理准备,因为这项运动就是这样的。
霍顿鼓动季军不和孙杨合影,甚至不上领奖台,他是针对孙杨还是不尊重中国?
霍顿不与孙杨一起站在领奖台上领奖的行为,是不尊重孙杨不尊重中国的行为。虽然霍顿的父亲做出了回应,说他们不是不尊重中国,而是希望体育运动干净一点。这不是间接的在表明有孙杨在体育运动就不干净了。他们这种行为是典型的无赖行为,如果霍顿退出体育运动,那才能真正的变干净吧。孙杨才真正展示了我们中国的体育精神,在前几年的比赛中,霍顿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贬低孙杨侮辱孙杨,可孙杨还是展示了我们大国的风范,主动上前与霍顿握手言和,本以为这次的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霍顿再次出幺蛾子,居然站在领奖台下,拒绝一起照相,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跪在领奖台上的。这次的事情,就连中国游泳协会都出面让霍顿向中国道歉,向孙扬道歉,可见这次事态的严重性,我认为霍顿本人在私下里也很不尊重中国,只不过在有镜头的时候表现的不是很明显。谢如今只能让他的父亲出来压一压舆论,不出来还好,一出来又激起一片人的愤怒。有英国网友说,我不明白为什么霍顿要拒绝站在领奖台上,简直拉低了整个澳大利亚的档次。所以说霍顿这次的行为,本质上就是不尊重中国的行为,而且澳大利亚的选手在药检的时候,有三名选手拒绝药检,最终被三年禁止参赛。这是不是就说明有大部分的澳大利亚运动员品质上有问题。
世锦赛颁奖典礼霍顿拒绝与孙杨合影,他与孙杨有什么“过节”?
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所谓过节,无非是为了名次的争夺,具体到孙杨和霍顿来说,是因为霍顿始终无法在成绩上超越孙杨,便利用媒体工具污蔑孙杨服用了兴奋剂,但从以往的各种检查来看,孙杨并没有在兴奋剂问题上有任何的问题,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两人在赛场内外的过节,只不过都是捕风捉影的舆论噱头而已。不可否认,孙杨在泳坛的垄断地位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要知道此前都是欧美运动员在把持,而霍顿作为澳洲的知名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率屡次三番的落败,时间一长便开始在自尊心上产生挫败感,在没有实力从成绩上赶超对手的客观背景下,舆论便成为了发泄心中怒火的便捷途径,而此次在颁奖仪式拒绝与孙杨同台领奖和握手就是直观的印证。作为运动员主要精力还是应该在赛场上证实自己的能力,即便实力不济也应该勇敢的接受失败的残酷现实,并且在训练中不断强化训练力度,从实力和比赛成绩上超过对手,但霍顿不知何故却在赛场外苦苦纠缠,这就在无形之中影响到了两人的赛场友谊。无论何种原因造成当前的局面,都不应该成为霍顿如此无礼的理由,既然质疑孙杨存在兴奋剂问题,就应该相信专业检查的结果,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再做出无畏的纠缠就显得有失体统,相信这对任何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是无法理解的,因此还是希望霍顿早日幡然醒悟,用赛场上的成绩证明自己的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