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维制碱法的原理是什么?
CaCO3+2NaCl=高温=CaCl2+Na2CO3反应步骤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CaCO3=高温=CaO+CO2↑,2NH4Cl+CaO===2NH3↑+CaCl2+H2O2NaHCO3=高温=Na2CO3+CO2 +H2O反应生成的CO2和NH3可重新作为原料使用。总反应式为:CaCO3+2NaCl=高温=CaCl2+Na2CO3(注意 不是复分解反应)后来侯德榜改进了该方法,即为侯氏制碱法。扩展资料:1861年,比利时人索尔维(Ernest Solvay,1832-1922)以食盐、石灰石和氨为原料,制得了碳酸钠和氯化钙,是为氨碱法(ammonia soda process)。缺点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主要在于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比分没有利用上,只用了食盐中的钠和石灰中碳酸根,二者结合才生成了纯碱。食盐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钙结合生成了氯化钙,这个产物都没有利用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索尔维制碱法
索尔维制碱法原理
额高考过去一年多了去年搞得很清楚,今年不得不查下书了==详细的流程图我已经附上了,如果有哪部流程不懂可以再详细问我。
索尔维制碱法也就是氨碱法。
优点:1.由图可以看出做到了理论上的nh3完全循环利用,也就是生产过程不用补充nh3(实际有少量损耗)。同时也做到了石灰石里的co3 2-的完全利用(co2循环利用,投入再生产,理论转化率100%)
2.原料食盐于石灰石都便宜
3.工艺简单
缺点:原料利用率不高,最后有大量食盐混在价值不高的cacl2废液中被废弃,而且ca2+cl-也没有被利用。
候氏制碱法也就是联碱法。
优点:1.副产品为利用价值较高的nh4cl
2.食盐利用率高,充分利用了na+及cl-
3.co2来源为合成氨的废气,将两种工业流程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上做到了环保及充分利用。
相比索尔维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的优点
相比索尔维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的优点如下:侯氏制碱法优势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侯氏制碱法原理,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要制纯碱,先制得溶解度较小的NaHCO3。再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侯氏制碱法的历史发展:许多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肥皂、造纸、玻璃、火药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古代那种从草木灰中提取碱液,从盐湖水中取得天然碱的方法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为此, 1775年法国科学院用10万法郎的悬赏征求可工业化的制碱方法。1788年,勒布兰提出了以氯化钠为原料的制碱法,经过4年的努力,得到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勒布兰制碱流程虽然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地被完善,但是因为这方法主要是利用固相反应,又是高温操作,存在许多缺陷,生产不能连续,劳动强度大,煤耗量大,产品质量不高。面对这些问题,许多人有意改革它。到了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实现了氨碱法的工业化。由于这种新方法能连续生产,产量大,质量高,省劳动力。废物容易处理,成本低廉,它很快取代了勒布兰法。掌握索尔维制碱法的资本家为了独享此项技术成果,他们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使外人对此新技术一无所知。一些技术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秘密,大都以失败告终。不料这一秘密竞被一个中国人运用智慧摸索出来了。这个人就是侯德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