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是谁
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西汉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是她的弟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她的外甥,生有一男三女,男为戾太子刘据,女为卫长、诸邑、石邑三位公主。卫子夫建元二年入宫,第二年怀孕后被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卫子夫生下刘彻长子刘据,被立为皇后。在她被立为皇后的第38年,即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之祸中,卫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害,不能自明,自杀。十八年后汉宣帝刘询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中文名: 卫子夫
国籍: 中国西汉
民族: 汉
出生地: 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出生日期: 不详
逝世日期: 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职业: 汉武帝第二任皇后
谥号:
成得臣的生平事件
前637年(成王三十五年),楚令尹子文年事已高,想养老了,便推荐领兵作战有功的子玉接班,成王从其请,命子玉为令尹。 前635年(成王三十七年)秋,秦、晋伐鄀。秦是伐鄀的主谋和主力,晋只起着张犄角之势的作用。楚国在方城内外有申、息两个大县,申公和息公是守卫国内的封疆大吏。这次秦、晋伐鄀,楚人起初不甚在意,以为只是寻常的边境冲突。令尹子玉和司马都还在郢都,只派申公斗克和息公屈御寇以申、息之师去戍守商密,秦师抢在楚师到达商密以前,沿着丹水的大湾绕过商密,到了靠近析邑(今河南西峡县)的地方,把自己的役徒捆绑起来,冒充析人,押着朝西走。在暮色的掩护下,秦师包围了商密。入夜,秦人燃起许多火炬,在火光中杀牲取血,伪装与申公息公盟誓。鄀人从城墙上见到这般情景,以为自己被楚国出卖给秦国了。一传十,十传百,无不信以为真。于是,鄀人向秦师请降。秦师随即东进,突袭正在途中的楚师。申公、息公疏于戒备,都成了秦人的俘虏。秦师怕楚师的大军追来,匆匆离开商密,回秦国去了。令尹子玉闻变大惊,当即发兵追秦师,未能追上。子玉不自安,为以功补过,引兵伐陈,同时把正在楚国避难的顿子护磅到顿城,才收兵回国。公元前634年(成王三十八年),齐一再伐鲁,鲁不胜其忧,鲁僖公命公子遂和臧文仲向楚求援。臧文仲多谋善言,对子玉说齐、宋两国“不臣”,自请为做伐齐和伐宋的向导。子玉被说动了。但他决定先处理另一件大事枣灭夔。 夔是楚国的别封之国。始君为熊渠次子熊挚,故址在今湖北秭归县,土著是巴人。夔子已经巴化,而且认为楚国歧视夔国的先君,于是拒不祭祀祝融和鬻熊。楚国不能容忍夔子公然闹分裂、搞独立,决定予以严惩。是年秋,令尹子玉和司马子西(斗宜申)引兵灭夔,夔子被押解到郢都。从此,夔国就不再存在了。灭夔后,子玉就腾出手来去惩罚齐和宋了。这时,楚成王显出了倦于国事的迹象,由子玉执政柄。宋成公因先君宋襄公为楚所辱而耿耿于怀,叛楚即晋,意在以晋制楚。是年冬,子玉、子西引兵东征,号称伐宋,其实主要目的在于伐齐。楚师把宋国的缗邑(今山东金乡县)包围了几天,让宋人明白楚师随时都可以打进宋都去,就移师伐齐了。对齐,楚有一笔政治筹码在手。此前,齐桓公死,诸子争立,卫姬所生公子无亏被害,郑姬所生公子昭继位孝公。其余7位公子都逃到了楚国,楚国把他们都封为上大夫。这七位公子中,最有希望取代公子昭的是齐桓公宠姬宋华子所生的公子雍。子玉携公子雍随军东征,在攻克齐国的谷邑(今山东东阿县)之后,把公子雍安置在那里,派申公叔侯守在那里,自己和子西则班师回国了。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扶植一个傀儡政权,维持一支卫戍部队,在中国历史上还不曾有过。楚令尹子玉敢这样做,一则是因为有摇控飞地的经验,二则是确信当时天下莫强于楚,深知齐人无力把这块飞地吃掉。果然,齐人对谷邑莫如之何。子玉是一位使敌人敬畏的将才,治军颇业,但苛于枝节而忽于根本。公元前637年(成王三十九年)秋,为了伐宋,成王先派前任令尹子文阅兵于睽,又派现职令尹子玉阅兵于?。子文阅兵,只用了一个早晨,没有惩罚一个士卒。子玉阅兵,用了一整天,用鞭子责打了7个士卒,用长箭刺穿了3个士卒耳朵。一些老臣向子文道贺,说他荐举子玉为令尹是知人善任。子文也高兴,向子玉敬酒。一同观看阅兵大典的蒍贾不仅不向子玉道贺,还说子玉既不适治民,也不善于用兵,如带兵超过300乘(每乘战车配车上甲士和车后的徒卒75人),非打败仗不可。偌大一个楚国的令尹,充其量只能指挥这个数目的军队,国人道忧尚恐不及,何遑道贺?初生之犊的蒍贾对子玉的评论不幸而言中。是年冬,楚成王以楚、陈、蔡、郑、许5国联军包围宋都,由此引发了晋楚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春,晋师渡过黄河,先侵曹,后伐卫,以解宋围,但楚师攻宋不止。晋文公召集将佐商议,想同楚国打一仗,怎样才能得到秦、齐两国帮助?少壮派健将先轸说:“可以让秦、齐两国怨恨楚国,办法是让宋人假装不向晋国求救,而以厚赂求秦、齐两国向楚国说情,楚国一定拒绝秦、齐两国的斡旋,这样,秦、齐两国就会同晋国一起打楚国了。晋文公从其计。成王闻讯后,决定撤军。命令子玉领兵回国,但子玉竟派大夫子越(斗椒)代他去向成王请战说:不是我一定要建功立业,我是要塞住说坏话的人的嘴。言下之意,是要用自己胜利去证明蒍贾的话是错的。成王动气了,但他没有坚持要子玉撤军,反面给子玉派去约210的援军。此时,若敖氏执掌着国柄,文武满朝,认为成王仍然是自己的工具,他们对成王的话可听可不听。《国语·楚语》记晋师得到子玉移兵北上的消息,准备退避,王孙启对先轸说:与楚国结盟的诸侯大约有一半不再追随子玉了,若敖氏也不再听从子玉了,楚师必败无疑,我们怎能撤退呢?晋师决定迎战。子玉派使者对晋国的君臣说:只要晋国允许曹、卫复国,楚国就可以从宋国撤军。这是一个极好的建议,既顾全了晋、楚两国的休面,又保全了宋、曹、卫三国的社稷。可见,子玉并非有勇无谋之辈。晋国的对策是:私下允许曹、卫复国,但要他们叛楚从晋,同时扣留子玉派去的使者,借以激怒子玉,待子玉移兵北上后再相机行事。果然,曹、卫两国都向子玉表示他们不能再为楚国效力了。子玉怒不可遏,当即命令全军释宋都之围,直奔晋师所在的卫国。当时,晋师寡而楚师众,晋师引退,子玉命令全军追晋师。4月戊辰,楚师追上晋师,随即据险立营。次日,两国对阵,临阵时,子玉夸口说:今天可一定要晋师不再存在了!子玉将中军,子西将申、息之师为左军,子上将陈、蔡之师为右军。晋以中军当楚中军,以上军当楚左军,以下军当楚右军。楚、陈、蔡联军有战车近1200乘,晋、宋、齐、秦联军有战车1000乘。楚右军陈、蔡比较软弱,他们是作为附庸来帮忙的,以保全自己为天职,顺境下尚能冲锋陷阵,逆境下势难坚守顽抗。晋师看准了楚师的这致命的弱点,命令晋下军攻击楚右军。晋下军战车前马披着虎皮,突然出现在楚右军阵前。陈、蔡的战马受了惊,乱了套。陈、蔡的将士见状,争相逃散。在楚右军溃退之际,晋上军佯作后撤之状。子西指挥楚左军追击晋上军,不料受到晋上军和中军的夹攻,伤亡惨重,且战且退。子玉自将的楚中军失去左右两翼的依托,恐被晋师包围,只好退出战场。这场大战打了不过半天,结局是楚败绩,但元气没有大损。晋人侥幸取胜。子玉率残部回楚国,行近方城时,成王的使者来说:大夫要是进方城去,怎么向申县和息县的父老交待呢?子玉无以自白,乃自缢(一说自刎)。
易牙烹子的典故是什么?
典故: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欢心。国君何等尊贵,绝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选了用自己儿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便询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祈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子以献主公。当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宠信易牙。拓展资料:齐桓公曾说未曾食过人肉,易牙就煮了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吃,得到齐桓公的信任,想任用他代替将死的管仲,不过管仲认为:“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所以反对由他接任,齐桓公也就将他和卫开方、竖刁撤职,永远不准入朝。最终齐桓公没有听管仲遗言,亲信易牙、竖刁。齐桓公得重病,易牙与竖刁作乱,填塞宫门,筑起高墙,内外不通。最后令齐桓公饥饿而死。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也有写成狄牙的。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好调味,很善于做菜。易牙作为雍人,擅长于调味,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所以他被厨师们称作祖师。一、易牙发现,削山芋时手会被山芋的皮刺激得奇痒难忍,他通过多次实践终于找到了一个解除发痒的办法:在削山芋之前先咬一口,嚼一嚼,就不会再痒了。二、有道叫鱼腹藏羊肉的名菜,也是山东名菜,相传由易牙所创(羊方藏鱼实际为彭祖所创,易牙求教于过彭祖才有后来的鲁菜)。北方水产以鲤鱼为最鲜,肉以羊肉为最鲜,此菜两鲜并用,互相搭配,咸菜色泽光润,外酥里嫩,鲜美异常。我们注意到“鲜”字即由“鱼”和“羊”字合成。据说以名菜鱼腹藏羊肉而得鲜字是易牙创造的。三、易牙把烹饪和医疗结合起来,创制食物疗养菜。有一次长卫姬生病了,易牙以食疗菜进献长卫姬,长卫姬食后病愈,易牙以此深受齐桓公和长卫姬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