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的介绍
浮雕是雕刻的一种,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浮雕为图像造型浮突于石料表面(与沉雕正好相反),是半立体型雕刻品。根据图像造型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内容比较单一;高浮雕则是多层次造像,内容较为繁复。浮雕的雕刻技艺和表现体裁与圆雕基本相同。古今很多大型纪念性建筑物和高档府第、民宅都附有此类装饰,其主要作品是壁堵、花窗和龙柱(早期)及柱础等。
浮雕的简介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高浮雕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浅浮雕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他们很好地运用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浮雕空间压缩程度的选择,通常要考虑表现对象的功能、主题、环境位置和光线等因素,其中环境与光线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优秀的雕塑家总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关系,从而使作品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在充分表达审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创作原则之下,浮雕的不同形态各有艺术品格上的侧重或表现的适应性。一般地说,高浮雕较大的空间深度和较强的可塑性,赋予其情感表达形式以庄重、沉稳、严肃、浑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气势;浅浮雕则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
玛雅的浮雕有哪些特色?
玛雅人为人类留下了不可多得、精美的浮雕艺术作品。玛雅的浮雕和石碑雕像,主要是人或动物的雕像,尤为显著的是蛇的形象。总督府雨神的头像(镶嵌着浮雕图案的华美墙饰,上有150个雨神头像),雕刻得极为精致,每个头像上的眼、耳、鼻、舌及牙齿齐全,栩栩如生。雕像中的人物,由简单到细致,甚至雕刻出极为复杂的场面。如:玛雅王端坐于宝座之上,两边站列着大臣贵族,有士兵把战俘押到面前等,作品的表现力极为丰富。18世纪中叶被发现的帕伦克城富丽堂皇的宫殿,内外的装饰,都是浅浮雕,浮雕中有象形文字、宗教标志、人形神像,和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礼仪场面。雕刻的手法细腻、娴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杰出的艺术作品。石板浮雕常出现在玛雅的建筑和墓室中,大多为浅浮雕,如在帕伦克北部的建筑中的石板浮雕饰板。这些浮雕虽然刻得较浅,却具有很强的体积感,人物形象通常都是正侧面,刻画极为写实,面部和手的细节表现得很优雅。有的小型石饰板表现更为生动,人与动物挤在一起,不同的动物交相混杂,甚至还有依偎在一起的裸体形象,刻画得既写实又夸张,还富于装饰性。石板浮雕的另一杰作是碑文寺地下墓室的石棺盖板浮雕,表现的是坐在地魔头上的一个神像,他身上还长出生命之树。在建筑装饰中,大多数雕刻是石灰泥雕。在帕伦克和许多城市的建筑外墙和房间内部装饰着石灰泥雕,和雕像比更接近高浮雕,人物面部近于圆雕,凸出的鼻子、张开的嘴、突出的牙齿,都与圆雕的处理手法相同。在帕伦克地下墓室里还发现了两个石灰泥圆雕头像,其中一个特别精采,以其高度的写实性达到了玛雅雕刻的顶峰。画面右侧坐者帽檐上所插毛笔表明其画师身份,很可能是自画像。玛雅彩塑陶像特别多,在尤卡坦西海岸的海纳岛上有大量发现。这些陶像是作为陪葬的器物,有的握在死者手上,所以尺寸很小,不超过30厘米高。但表现的题材极为广泛,有各种人物和大量细节的刻画。这些小陶像很有表现力,不论是脸部还是整个人物形态都显得富有生活气息,仿佛是生活中的速写。同时这些人物又具有庄严的外表,除尺寸太小外,完全具有纪念碑的性质。其中还有成组的雕刻,如主人与仆人、母与子,还有留胡须的老人、矮子和驼背等形象和大量的动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