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新闻

时间:2025-03-30 05:15:59编辑:小星

缅甸果敢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1962年中缅重新协商划分边界线,果敢地区被正式划入缅甸掸邦管辖。果敢地区民族(果敢族)来历介绍:在明末以前,果敢地区为不毛之地,只有少数“老葫人”居住,原始森林密布,毒蛇、猛兽出没。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皇帝朱由榔出逃缅甸,在缅人和清朝平西王吴三桂的夹击与围剿下,其部分随从及军士逃入科干山深处隐匿避难。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国边境居民遂徒步迁往科干地区开荒谋生,或依籍贯或依民族形成部落,各自为政,互不相属。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柳树湾大石板汉人杨高学,明末迁居大理, 后娶顺宁(凤庆)一商人之女为妻,生子杨映,明末清初迁至科干落籍,落脚火烧寨,归属“兴达户”部落。“兴达户”部落在各部落中发展最快,势力渐大,成为后来果敢的发展基地。扩展资料建置沿革介绍(截止清朝):1、13世纪至14世纪,为中国元朝云南行省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镇康路军民总管府和孟定路军民总管府的领地。 2、14世纪至17世纪,为中国明朝镇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领地。3、17世纪至19世纪,为中国清朝云南省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六户”领地。 4、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联合“大西军”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举旗反清”,兵败后从腾越(腾冲)一路出逃,退入缅甸。5、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进攻当时缅甸东吁王朝,逼迫缅甸交出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缅王莽白将朱由榔送交清军,并押解回昆明。次年,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朱由榔的部下随从,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杨高学的带领之下逃入中缅边界线附近科干山(今日的果敢地区)避难,此后又长期在中缅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其后,清朝在今腊戌附近设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进入300年左右的杨氏土司政权时代。6、雍正八年(1730年),杨高学的后代杨猷才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区行使职权。7、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 乾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 8、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并颁发封印,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9、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汞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10、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降英后,与之关系亲昵的杨土司投向英国,成为英缅治下的土司。12、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英在伦敦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 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果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果敢族

果敢现在是在缅甸军政府控制下吗

是。果敢,全称“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北面和东面紧邻中国云南省。北面是中国云南省龙陵县、芒市,东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管辖下的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接壤,南面以南定河为界限与佤邦南邓特区相对,西临萨尔温江与木姐市的勐古镇、大勐宜和贵概镇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滚弄镇,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国境线约250公里。2005年相关数据显示,果敢当地总人口约25万人,其中90%人口为果敢族,为主要缅北汉人聚居区。据2016年相关信息显示,果敢自治区下设1县、2区、2镇和28个乡、社区。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签订,其中并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国放弃收复果敢的权利。果敢归缅甸掸邦管辖。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 “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果敢曾经(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权。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对果敢地区采取了融入缅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缅语教师,采用缅语教学。扩展资料:果敢人的历史其实非常短,但是这个地区的关系却非常复杂。可以说,世上很难找到第二个地区,有果敢地区这么复杂的情况了。第一,地域复杂。因为处在中缅边境的交界处,因此在历史上,这里曾在两国之间辗转。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前,果敢地区一直属于中国。接着在清朝末年,由于清朝控制力减弱,果敢一度独立自治。第三次英缅战争后,木邦土司带着48个小土司降英,果敢也被划进了这个范围,英国委任果敢土司为“世袭果敢训政布司”,但果敢土司不接受。1890年,英军向果敢挺进,企图占有中国领土。1894 年,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果敢及北丹尼划归中国。但1897年,英国借口威逼中国,两国又重议此事,并签订了《中缅条约附款》。这样,又将果敢和北丹尼划入缅甸(那时候缅甸归英国管)。1948年缅甸独立后,果敢首领杨振材兄弟为了在缅甸获得更多话语权,声明果敢归缅甸所有,并写入宪法。1962年,中缅两国勘定国界,果敢这时候正式划入缅甸版图。1989年,果敢宣布脱离缅甸。1995年,果敢一分为三。第二,人员复杂。明朝末年前,这里只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有一些土著生活在这里,被称为“老葫人”。清政府迁都北京后,加紧了对南明政权及各种地方势力的清扫。后来清军及吴三桂攻打云南,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余部逃到缅甸,被缅王收留。后来吴三桂进缅甸讨伐朱由榔,缅王就把朱由榔交给吴三桂。其余明军及农民起义军余部,就跑到果敢地区躲避。同时,一些云南人也涌到这里来开荒种地,这里就变得热闹了。在英缅战争中,不少缅甸人,乃至英国人又加入到这一地区。使得这一地区的人员结构更为复杂。第三,政权复杂。果敢地区原本各自为政,形成许多小部落,小土司。后来,原籍南京应天府的汉人杨高学到果敢,加入“兴达户”。后来,其后人逐渐强大起来,在乾隆60年(1758年)的时候,杨家后人逐渐控制了整个果敢地区,并把“兴达户”改名为“果敢”。雍正八年(1730年),杨家后人杨猷才被清廷封为“诰封奉正大夫”。道光二十年(1840年),云南总督又奏封清朝皇帝,封杨家后人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第三次英缅战争后,英国委任作为杨家后人的果敢土司为“世袭果敢训政布司”,果敢土司不答应。1948年缅甸独立的时候,果敢土司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其兄弟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1965年果敢进入动荡时期,杨家后人杨振业与彭家声组建反政府武装,而另一个势力罗星汉则与政府军联合,围剿杨、彭两人。1967年,另一杨家后人杨振勋回果敢加入彭家声反政府行列,但杨振业却又倒戈与政府一起,围剿彭家声及杨振勋。彭家声退入中国境内,接受缅共领导。1989年,彭家声又宣布脱离缅共,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由此打斗不休。1995年,果敢一分为三,彭家声、杨茂良、孟萨拉各霸一方。直到今天,果敢依然没有和平统一与安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果敢

缅甸果敢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果敢——地图上属于缅甸的华夏土地缅甸东北部有三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国中之国~其领导集体都是汉人。这三个汉人政权均位于缅甸东北部的禅邦~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即缅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区。那里生活着果敢,即汉族,佤族等民族~,那里在一百多年前原属于清政府果敢县~邦桑县等管辖~后来英国殖民者占领的缅甸~对缅甸实行殖民统治~并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将这些地方,缅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区,划归英属印度的缅甸殖民地~致使原先血脉相连的中国人被划分到两个国家,70年代后缅甸发生排华运动~那里的汉民族为了避免缅族的迫害~争取民族平等~改称“果敢族”。

上一篇:窗帘连锁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