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庆元堂徽菊有限公司的历史文化
1753年,徽州府休宁闵口村人高祖恩在京城设铺营商,号“庆元堂”,以徽菊为主,兼售徽茶及徽州土产,一时间京城无人不知。数年后,高祖恩回乡为亡母守孝,将庆元堂迁回徽州。2010年,高氏后人——安徽省庆元堂徽菊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守清再次将庆元堂徽菊带回北京,延续三百年徽菊故事。徽菊以色白、蒂绿、芯小、朵美、质柔、味香而享有盛名。高守清说,庆元堂在生产徽菊的整个过程,都严格执行了有机食品的生产规程,经检测农药残留为零。庆元堂革新了传统的生产工艺,做到了久储不变质,春夏不生虫,汤色金黄发亮,口感甘甜无苦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徽菊的营养成分。风雨庆元堂“安徽省庆元堂徽菊有限公司,位于三江源头黄山脚下的安徽省休宁县海阳镇盐铺村,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极佳。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徽菊“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科研、生产、贸易为一身,拥有独立的自主产品研发能力和知名品牌。公司荣誉出品的“ 庆元堂”牌有机徽菊和无公害徽菊,是目前国内独具特色的生态保健饮品。现已开发的2万亩徽菊基地,2007年10月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国家级I类有机徽菊标准化示范区”称号。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严格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清洁化生产线,先进的加工工艺,为国内外市场提供“纯天然、无污染、富营养、高品位”的有机和无公害徽菊系列产品。“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这是《礼记·月令》中出现的关于菊花的描述。作为人性气节的象征,菊花的高洁一直为中国人所推崇,被颂为“四君子”之一。“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自屈原后,菊花更是已化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习惯,一种文化的追求。一朵生长于中华大地的奇葩,在我们民族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它无处不在,却又难以一言蔽之。所幸的是,那些穿越时空的老字号们仍在将这种影响的奥义活生生地加以演绎,让我们能够置身其中细细体味。透过这些更直观、更凝聚的符号,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种辉煌的商贸景观,我们看到的还有更为深刻的精神品格。“庆元堂”便是这样一种浓缩着历史的名典珍藏。 (一)公元1760年5月,“庆元堂”在京城开业,以经营徽菊为主,兼售徽茶及徽州土产。店主高姓祖恩,字念持,安徽休宁闵口村人。与当时行遍大江南北的徽商一样,高祖恩虽于京城经商日久,却是仰慕读书人,家乡学子赴京赶考,每得其益助。一时间,高氏商铺几成休宁会馆,往来学子络绎不绝,毕沅也是其中一位。毕沅,祖籍休宁闵口村,幼年丧父,由母亲张氏培育成人。乾隆十八年(1753),毕沅乡试中举,被授内阁中书,撰拟、结写诏令。后入值军机处,任军机章京,负责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乾隆二十五年三月,毕沅参加会试,四月发榜,毕沅榜上有名。能否登科,还得看四月二十六日的殿试。不料到了二十日,也许是上榜后颇多应酬,又或临殿试之忐忑,毕沅突发眼疾,双眼赤肿,目不能视。高祖恩得知后,径直从店中取了两包徽菊,送至毕沅寓所,教其每日以泉水冲泡,一洗目,一热饮。不三日,毕沅疾愈,更觉眼睛明明有神,浑身舒畅。二十六日殿试,毕沅被乾隆帝擢为一甲第一名。毕沅高中状元,高祖恩亦是欢喜无限,遂将店名更为“庆元堂”,寓庆贺毕沅高中状元之意。毕沅感乡党之德,亲往道贺,并手书“庆元堂”,嘱匠人制成匾额,悬于店堂正中。“庆元堂”徽菊从此名闻遐迩。毕沅晚年曾在一封家书中写道:“余一生得益徽菊,盖念持之德。”又三年,高母病故,高祖恩举家迁回闵口为母守孝,并将店铺移至屯溪老街,继续经营菊、茶生意。并广置田产,其间多种徽菊,选茁壮之苗,育全盛之花,经高氏独特精制之工艺,历久用心乃成,由是高氏菊花,称甲于徽州。毕沅后,徽州学子纷纷仿效毕沅饮用“庆元堂”徽菊,其后有多人高中状元,乡人亦称“庆元堂”徽菊为“状元菊”。三个世纪过去,高氏种菊却不曾间断,不仅当年菊香涌泄的“庆元堂”名存后世,“庆元堂”徽菊的种养采制之秘也正为高氏后人不断光大。(二)时移轮转,科学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深刻的影响着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氏后人不敢懈慢,孤心苦诣,谆谆追求做顶级菊花,终成有机徽菊。所谓有机徽菊者,以采自颁证的有机菊园之菊花为原料,按照有机徽菊栽培技术规程所种植的徽菊新鲜头状花序,以采摘,摊晾等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庆元堂选盐铺之自然良田,其地势平坦,近水源,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避风、向阳,施农家有机肥,并沿路栽荷,以为隔离,免地块受任何污染.科学管理菊田,从每一株幼苗的破土,到每一朵徽菊的绽放,都在我们精心的呵护下,每一个白天,每一个黑夜,为了每一朵徽菊的成长,庆元堂人通过电子监控设备一直在关注。纯采自有机菊园的花朵在洁净、透气的容器里被专车运往加工厂的无菌摊晾间,最专业的加工者像艺术的创作一样运用先进设备专注于每一朵徽菊的成品。(三)暮春时节,让秋菊绽放,实是人生一大快事。“东篱同坐尝花筵,一片琼霜入口鲜”,和菊花注定了的千年之约。全体庆元堂人在高氏精制徽菊传统理念指引下,不断创新,把徽菊做成了一种健康、一种艺术、一种信念。庆元堂的专业源自于300年的专注,徽菊的有机积蓄于365天的呵护。庆元堂一直在努力!
安徽省庆元堂徽菊有限公司的企业简介
安徽省庆元堂徽菊有限公司,位于三江源头黄山脚下的安徽省休宁县海阳镇盐铺村,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极佳。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徽菊“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科研、生产、贸易为一身,拥有独立的自主产品研发能力和知名品牌。公司荣誉出品的“ 庆元堂”牌有机徽菊和无公害徽菊,是目前国内独具特色的生态保健饮品,已获得国内有机认证机构和欧盟有机认证机构的有机颁证。现已开发的2万亩徽菊基地,2007年10月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国家级I类有机徽菊标准化示范区”称号。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严格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清洁化生产线,先进的加工工艺,为国内外市场提供“纯天然、无污染、富营养、高品位”的有机和无公害徽菊系列产品。
枫桥镇的历史文化
枫桥以枫溪得名,枫溪是一条风光绮丽的山溪,上源有二,东源黄檀溪,西源白水溪。二源在枫桥镇南大竺园附近会合,始名枫溪。隋朝时,曾在枫溪渡口架桥建驿站,称之为枫桥和枫桥驿,枫桥地名即由此来。枫桥历史悠久,行政职能优势明显。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枫桥先民就在枫桥江两岸繁衍生息;越国前期曾于此建都;南宋孝宗乾道8年(1172年),一度为义安县治,义安县不仅仅为原枫桥区属范围,还包括了湄池、江藻一带,因此,枫桥是当时的地域中心,商贾云集之地,形成了繁华一时的三里长街。宁宗开禧年间(1205-1207),辛弃疾曾于此申置东尉司;元设巡检司;明为驿辅;清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设枫桥镇;民国元年(1912年)设枫桥乡;1932年,枫桥曾修建小铁路,使得枫桥的集市贸易十分兴旺。1949年解放后枫桥一直是镇、乡、公社、区所在地。是诸暨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枫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枫桥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由来已久,蔚然成风,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东海文化明珠镇。宋元时期的藏书楼就被时人誉为越中之冠。仅宋元明清四朝,枫桥有进士35人,举人68人。历代名人辈出,孕育了王冕、杨维桢、陈洪绶、汪寿华、何燮侯、梁焕木等一大批人才,枫桥三贤更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而在中国书法史、中国绘画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教育环境造就了较高素质的现代公民,使枫桥更赋内涵,发展更好更快。
枫桥镇的枫桥古镇
枫桥古镇位于大运河、古驿道和枫江的交汇处,沿河形成两条市街——枫桥大街和寒山寺弄,随河成市,因水成街,具有独特的水乡风韵。枫桥古镇地处水陆交通要道,舟楫往来,商旅云集。宋元之际,枫桥市肆已闻名遐迩,明清时期达到空前繁荣。唐伯虎有诗云:“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灯火迷烟雾。”清代,枫桥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集散地,有“枫桥塘上听米价”之说。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进军苏州城,清军放火烧城,使十里枫桥塘化为废墟。现在的枫桥古镇保持了粉墙黛瓦、石板街道、前街后河、错落有致的古朴风貌,两条工艺古街交会于枫桥铁铃关景点,是游客观光、购物、休憩的好去处。